胶东在线12月9日讯(通讯员 于跃)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政府系统内部的自我纠错制度,行政复议是倒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这个系统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烟台市司法局着力推进以“零距离、五现场、三渠道、五公开”为主要内容的“0535”烟台阳光惠民复议工作机制,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助力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具体工作中,突出“快”“新”“实”“广”“活”“浓”六字,全面开启阳光惠民复议工作新篇章。
突出一个“快”字,复议渠道力求高效便民。烟台市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建立了统一集中的收案机制,能够当场为申请人立案的,坚持在十分钟之内完成;因申请人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准确告知后及时立案。发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作用,现已开通覆盖烟台所有县市区的行政复议网上受理模式。设立烟台市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依托镇街司法所建立了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为复议工作“零距离”创造了条件,打牢了基础。目前,已实现烟台市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在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努力满足烟台市居民“足不出户”即可申请行政复议的“零距离”要求。截止目前,烟台市网上受理复议申请80余件,复议便民点和网上解答老百姓问题500余人次。
突出一个“新”字,复议形式力求创新创优。建立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行政复议和信访互动机制,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信访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共同解决行政争议。在复议中充分运用调解手段,将调解融入复议的全过程,不论是召开听证会还是现场调查,始终坚持“化解纠纷,能调尽调”。烟台市因复议引发的行政争议到法院诉讼的明显减少,据统计,近三年来,因复议引发的诉讼案件下降幅度达50%。
突出一个“活”字,复议机制力求管用实效。规范了行政复议审理机制,“三三”繁简分流工作方法出实效。行政复议案件立案后,对于案件类型在审理程序上予以分类。具体做法:对案情较简单的案件在立案审批表中注明适用简易程序办理,要求办案人员在30天之内予以结案;对于案情较复杂的案件,适用一般程序审理,对于涉及社会敏感度、群体性案件均采取听证审理和专家论证的方式进行审理,必要时采取现场调查、现场调解等方式,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已进行听证50多次,保障了行政相对人知情权、申诉权和提出意见权,促使行政争议及时妥善化解。对于重大、复杂、社会敏感度高的复议案件,我们充分发挥复议委员会委员的作用。如2019年60多名出租车司机不服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许可案件、300多名申请人不服龙口市征地批复等案件,我们邀请复议委员会委员、法律顾问参与到案件中来,通过研究,及时出具了《法律意见书》,纠正其违法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
突出一个“广”字,复议模式实现全面覆盖。去年5月份,烟台市司法局已经在蓬莱市、福山区、芝罘区全面实施“0535”阳光惠民复议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芝罘区以此为契机,加快了复议立案接待大厅的改造,设立了复议审理室、听证室、档案室等。7月份,烟台全市各级复议机关全面实施“0535”阳光惠民复议工作机制,复议模式全市上下统一,步调一致,实现了全覆盖。从去年统一实施“0535”阳光惠民复议工作机制以来,烟台市各级复议机关共受理复议申请2000余件。
突出一个“实”字,纠错力度力求强力强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宗旨,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发现一案纠正一案,达到办结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据统计,近三年来,烟台市本级行政复议案件综合纠错率平均值为66%,各县市区均能够达到35%以上。
突出一个“浓”字,宣传氛围力求浓厚深化。2019年6月烟台日报以《阳光复议助力法治政府建设》为题,对0535阳光惠民复议工作机制进行报道;2019年7月烟台日报以《民告官可网上申请》为题,对行政复议网上平台开通情况进行报道;2019年12月,法制日报以《电话区号里藏有法制红利》为题,对烟台市阳光惠民复议工作机制进行报道并被司法部网站转载;2020年2月,山东司法公众号以《烟台:疫情当前行政复议跑出加速度》对烟台行政复议进行报道,法制日报于3月将此作为法治保障典型案例予以报道;2020年5月烟台日报以《高校专家挑刺行政复议机制》为题,对烟台市完善阳光惠民复议工作机制进行报道。
行政复议既是依法行政的“助推器”,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晴雨表”。“人民群众对于政府法治水平的感知更多基于个人体验,这一感知在发生‘民告官’时更加强烈,所以我们把‘0535’阳光惠民行政复议机制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切入点,以此为抓手倒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群众法治获得感。”烟台市市委书记张术平说出了推行“0535”阳光惠民行政复议机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