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华侨华人无论身处何方,始终与我们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他们有艰苦奋斗的开创精神,有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有拳拳爱国心,有殷殷报国志,在烟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遗余力,积极贡献才与智。近期,烟台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组织开展【烟台侨界风采】采风活动,讲述侨界助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的感人故事,进一步凝聚侨界力量,展现侨界风采。
【烟台侨界风采】岳红文:桑梓情深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
胶东在线12月31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赵亮 张代庆)潜心医疗健康领域三十年,岳红文对健康养老有着独到的见解。年逾不惑时他从国外回到家乡,带领团队创立了公司,整合国际、国内一流医疗资源,用电子病例云计算及远程医疗等国际先进的医学科技手段,提供国际水准的一站式全方位的家庭医生服务。
出于对医学的兴趣,岳红文上大学后选择了医学专业。2000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后学位,师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皮特马龙,主持基因治疗等尖端临床研究工作,有8篇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杂志。在医疗健康领域工作三十年的岳红文,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被国内医疗机构及地方政府作为高级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引进回国。2004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药理学教授、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担任国家新药临床技术平台的建设。
2016年,带着多年的学习成果和实际经验,他回到烟台,成立了一家医养结合的康复中心,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回家乡。
回到家乡后,岳红文发现大家对医养结合这方面的需求非常大,但目前老百姓对保健、体检还不够重视,忽略了“养”这个环节。岳红文认为,首先应该从观念上做出改变,定期体检,将检查出来的问题,用先进的康复手段进行干预,做好疾病的防治。
他于2016年创立了山东上科医正医养结合门诊部,2018年更名山东众心医联心脏康复中心,康复中心以内科、保健科为主,是烟台首家以预防与康复、老年医学为主要营业范围的医疗机构。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有近300万人。在烟台,烟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曾在四天的时间里救治了219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岳红文说道,不少人认为50岁以后才会得心脑血管疾病,实际上这跟年龄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反而跟预防不足直接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饮食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正是因为吃的比以前好了,人们好的生活习惯又没有及时养成,运动量达不到,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呈现多发高发态势。”
结合病例实际,他给自己的研究方向设定了新的目标,从最初的攻克疾病改成了现在的预防疾病。“医院的治疗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预防医学、第二阶段是治疗医学、第三阶段是康复医学。现在老百姓对疾病的预防还是不够重视,如果在疾病的初期就进行预防,不但会降低发病率,同时也能降低看病的成本。”岳红文说道。
“我国现在开始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需要更加重视医养结合这个领域。”岳红文表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医养结合的理念,注重养生、养老、保健、预防、康复这几大块,早期做好疾病预防的工作。

烟台市是全国医养结合工作的示范城市,截至2019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5.6万,占比26.9%,趋向于深度老龄化社会。岳红文认为,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和参与社会的基础,推进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为了宣传普及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和老年健康相关政策,增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2018年岳红文及团队联合芝罘区12349服务平台,在烟台市芝罘区民政局申请到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资质,成为烟台市芝罘区社区医养结合的示范机构。
致力于医养结合研究的岳红文,提倡健康“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带领团队为做好疾病的早期预防而不断努力。他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制定了详细规划,计划带领团队做好分级诊疗与医养结合工作,帮助社区百姓进一步提升健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