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8月21日讯(通讯员 丛冰)作为医院诊疗的“侦查前线”,放射科一直都是临床信赖的“眼睛”。放射科医生每天与各种检查仪器为伴,在黑白影像的世界里探寻疾病的蛛丝马迹。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姜洪涛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在放射影像领域深耕31年的“老兵”,他为人低调,内敛沉稳,始终以专业的技术、精准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指引方向。从最初对医学的懵懂选择,到如今对这份事业的深深热爱,姜洪涛用行动诠释着“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内涵,成为精神科临床诊疗中不可或缺的幕后守护者。

影像为证,守护心灵安宁
与综合科医院不同,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的放射科工作有着特殊的侧重点。“我们的核心任务不是诊断肿瘤等占位病变,而是排除引起精神问题的器质性病变,分清是心理问题还是身体出了毛病。”姜洪涛说,这份工作看似不直接解决精神症状,却能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容不得半点马虎。
李女士(化姓)在其他医院体检时,发现肺内结节,诊断报告只建议定期复查或进一步检查。“她从那之后就非常担心,十分焦虑,反复考虑结节有多大,是良性还是恶性,需不需要做手术。”姜洪涛说,这种过度的担忧和恐惧让李女士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最终因焦虑症状严重前往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就诊,而且门诊检查时,她坚持要求再重新做一次胸部CT。
“李女士的结节不大,但却长在了她的心里。所以我结合薄层和多平面重组图像细致观察后,从形态、位置、密度、与胸膜关系各方面分析来看,确定这个结节是肺内淋巴结,属于良性病变,无需过多担心。”姜洪涛说,李女士听到这个结果,在反复确认后,整个人一下子就放轻松了,焦虑情绪也有了根本好转,一个劲儿地感谢他。“精神科患者本来就敏感,一点小事都可能让他们病情加重,所以,我们精准的诊断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姜洪涛说。
耐心细致,真诚化解抵触
精神专科医院的放射科工作,除了精准的诊断技术,与患者的沟通也是一门大学问。部分患者受病情影响,常常难以配合检查,有的甚至会表现得很躁闹。但姜洪涛凭借自己独特的沟通技巧,总能化解这些难题。
“他们也不是故意不配合,是因为生病了。”姜洪涛告诉记者,有一次,一名门诊患者来做检查,但情绪极不稳定,一进检查室就大喊大叫,拒绝躺在检查床上。“我们耐心劝说了好久,患者终于同意躺下检查,可检查过程中,他又开始吵闹不休、手脚乱动,只能中断检查。”姜洪涛告诉记者,他再次上前询问耐心劝导,还陪患者到检查室外平稳情绪,如此反复了五六次,才终于完成了检查。“患者家属握着我的手说真是太感谢了,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服务、没见过这么好的医生。”姜洪涛笑着说,而这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缩影而已。

科里的年轻医生经常向姜洪涛请教沟通的秘诀,他总是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把患者当成家人,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着想,他们能感受到你的真诚。”当然,有时候遇到特别棘手的情况,姜洪涛也会觉得“憋屈”,但他总能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每次觉得不耐烦了,我就会想,患者是因为生病了才来医院的,他们比我们更痛苦,我们作为医生,必须得有耐心。”正是这份体谅和包容,让姜洪涛赢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坚守成长,热爱诠释担当
在很多人看来,放射科医生的工作很清闲,每天就是操作一下仪器,看看片子而已。但只有真正从事这份工作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辛苦和责任。“我们需要24小时待命,有紧急情况时,无论白天黑夜都必须立刻到岗。”姜洪涛说,只要临床医生需要,他便会责无旁贷,全力以赴。
有一次半夜,姜洪涛在睡梦中被电话惊醒,病房里有一名患者跌倒后头部受伤,急需做颅脑CT检查。“我听后立刻穿衣起床往医院赶,不到10分钟就到达了医院。”姜洪涛回忆道,检查后发现患者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形成,左侧脑室及部分脑池受压闭塞,中线结构右移,确定脑疝形成,于是立刻上报危急值,让患者得到了妥善处置。姜洪涛告诉记者,这样的紧急情况每年都会有,他也早已习惯了这种“随时待命”的工作节奏。
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姜洪涛也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无论是网络上的科普视频,还是上级医院的学术交流,他都积极参与,就连短暂的休息时间,他也用来进行放射知识的迭代更新。“我们医院的患者整体数量无法与综合科医院相比,所以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我还会利用晚上时间,去兄弟单位找放射科的同行一起检查、阅片,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姜洪涛说,多看看不同的病例,能让自己的诊断水平提高得更快。
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这八个字在姜洪涛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从业31年来,他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用热爱和坚守诠释着一名医者的担当。谈及即将到来的医师节,姜洪涛感慨万千。“说不容易,是真的不容易,这31年里,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更多的是幸运。”姜洪涛说,选择了医学这条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