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暖阳般笑容的心灵守护者——访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医疗六科副主任张卫卫

来源:胶东在线  2025-08-21 14:57:14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8月21日讯 有这样一群医生,他们面对的不是具象的伤口,而是心灵的“褶皱”;他们开具的不仅是处方,更是理解与希望。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医疗六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张卫卫,就是其中的一员。从业多年来,她的诊室永远亮着一盏为情绪迷途者守候的灯,她的脚步穿梭在深夜急诊的焦灼里、度量在病房日常的细碎中……她用专业拆解病痛的密码,用温情搭建信任的桥梁,让被疾病困住的心灵,重新获得生的力量。

  用耐心拆解情绪的“炸药包”

  情绪的失控往往像引线燃烧的炸药包,稍不留意便会引爆更深的伤害。在精神科急诊这片直面冲突的前沿阵地,耐心与温柔,恰是拆解情绪危机的关键。一天张卫卫值夜班,晚上十二点左右,急诊室迎来了一对激烈争吵的中年夫妻。妻子王女士(化姓)曾因焦虑症住过院,易受刺激,情绪波动大,当晚,夫妻二人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丈夫在情绪激动时未能有效控制语言,无意间触及了王女士的敏感点,导致她情绪瞬间崩溃,症状急剧加重,焦虑难以自持。把妻子送到医院后,同样在气头上的丈夫竟不管不顾地独自驾车离开。在了解事情经过后,张卫卫首先安抚王女士坐下,帮助她平复情绪,并认真评估王女士当下的情绪状态和潜在风险。然后又从王女士那里要来其丈夫的联系方式,反复沟通后其丈夫才不情不愿地返回医院。待双方剑拔弩张坐定后,张卫卫分别倾听了夫妻双方的诉说,不仅共情王女士的痛苦与愤懑,也理解其丈夫的无奈与懊悔。在双方情绪相对稳定后,张卫卫又慢慢引导二人沟通,帮助丈夫认识到言语的“杀伤力”,也引导妻子表达疾病状态下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导和调解,笼罩在王女士脸上的阴霾逐渐散去,焦虑和惊恐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其丈夫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眼神中充满理解与疼惜,来时针尖对麦芒的冷峻气氛,此时被包容和体谅所取代。最终,夫妻二人手拉着手,有说有笑地离开了医院,面对张卫卫的相送,王女士更是一步三回头地连声道谢。

  精神科医生是心理疾病的治疗师,又何尝不是情绪失控的调解员。像这样的不眠之夜,张卫卫工作以来经历了很多,这不仅是对她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耐心与沟通艺术的挑战。同时,这个真实的病例也告诉我们,当情绪障碍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或家庭冲突加剧病情时,家人的理解和包容非常重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更为关键。

  关爱让患者从绝望到新生

  说到患者,张卫卫每一个都放在心上,从病情诊断到日常治疗,总想着怎么能让他们少些痛苦、多些安心,哪怕是再小的细节也从不马虎。“要说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前些天刚住院的一位男患者,20岁出头,来的时候手上缠着渗血的纱布,眼神惊恐,胡言乱语。” 回忆起患者刚入院时的样子,张卫卫至今心有余悸。这个男孩患有精神分裂症,存在严重的幻听和被害妄想,他的耳边总有一个声音在反复教唆:“快把自己的手砍掉,不然就叫你死!”“快把自己的腿砍了,不听话死定了!”在病态思维的驱使下,男孩频繁自残,被家人强行送来医院时,他左手的好几根手指已经被自己硬生生砍掉了。不是家人发现及时,他甚至准备好了麻药,要将自己的双腿锯掉。

  在急症期病房对男孩实施一级护理,张卫卫与科主任、同事们一起为男孩制定治疗方案,一边医治他的心理疾病,一边护理他手上的伤口。男孩病情严重,对治疗工作非常不配合。转机还要从一本书开始,张卫卫发现这个男孩很喜欢看书,特别是人生哲理方面的书籍,他时常对着书喃喃自语,饶有兴趣地反复翻看。张卫卫便试着从书中的故事说起,陪他聊里面的人物,共同感悟那些充满哲理的文字……慢慢地,男孩从最初的沉默抗拒到偶尔点头回应,再到后来主动分享书中的情节,对张卫卫的信任也在一页页纸张间悄然建立。他开始听从医生护士的话按时服药,也能参与到科室患者的互动和娱乐中,幻听的“噪音”逐渐减弱,那个被恐惧裹挟的青春脸庞也终于舒展了眉头,有了笑容。如今,男孩不仅能平静地与人交流,眼眸里也重新有了年轻人该有的光——他说,终于听不到那些可怕的声音了。

  每一个被精神疾病困住的灵魂,都有着“被看见”的渴望。张卫卫的医者仁心,便藏在这份“看见”里——她不仅治病救人,更用细致入微的关怀为患者搭建起从绝望到希望的桥梁。 

  “姐姐,这是我家宝宝的满月照。”看着微信里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家伙,张卫卫开心地笑了。照片是她曾经的患者丽丽(化名)发来的,那个曾经在诊室里哭着要休学的高三女生,如今已成为了幸福的妈妈。当年,丽丽因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前来就诊,是张卫卫用耐心的倾听、深深的共情和专业的心理疏导,让她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那之后,张卫卫时不时会接到丽丽的电话,有时是成绩下滑的崩溃,有时是微小进步的雀跃,有时是同学关系相处不好的无措……张卫卫总是在耐心倾听后,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后来,丽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毕业后又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再后来,丽丽恋爱、结婚、生子……在与丽丽的牵系中,张卫卫几乎见识了她人生的每一个重大时刻,她陪着丽丽成长,成为了丽丽无话不说的知心大姐姐。

  那抹笑是专业里藏着的温柔

  真正的医者,从不只凭技术行走,更以温度抵达人心。在精神科这片需要“疗愈心灵”的特殊领域,张卫卫的笑容,成为了专业之外最动人的“疗愈剂”。

  在精神科待久了,张卫卫见过太多被痛苦困住的灵魂。有人把自己锁在黑暗里,拒绝任何光亮;有人用尖锐的刺包裹自己,实则怕被伤害。而她的笑,像一缕温暖的阳光——面对患者家属“我必须陪床”的固执,她笑着说“您陪三天,不满意我再想办法”,让焦虑的母亲在观察中放下心防;面对情绪失控的患者,她笑着递上一块薄荷糖,让紧绷的空气先松快半分……

  同事们说,张卫卫的笑有“魔力”,那不是敷衍的职业微笑,而是真的在倾听、在共情——她眼里的光跟着患者的情绪起伏,嘴角的弧度藏着“我懂你”的体谅。就像张卫卫常说的:“我们治的是病,但面对的是人。他们或许记不住我开的药名,但会记住某个瞬间。我要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独自面对病痛,有我,一直和他们在一起。”

  在精神科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张卫卫面对的不仅是疾病,还有被病痛击碎的心灵和家庭。她用专业和温度,让患者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让家属从焦虑转为信任,让每一个被疾病困住的人都相信,总有一束光,会散发温暖,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

初审:栾雪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