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2月14日讯(通讯员 辛青) “我们全家人再次对本案执行过程中的领导和执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11月30日,一封来自申请人王某某的感谢信寄到了莱州法院。两页纸,一千多字,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对莱州法院、执行干警由衷的感谢。
事情还要从一起9年前的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件说起。2011年4月的一天,张某无证驾驶普通二轮摩托车由南向北行驶,与前方王某某驾驶的燃油助力车追尾相撞,造成两车损坏,致王某某伤。此次事故经莱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张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王某某无责任。伤后,王某某在莱州市中医医院检查并住院治疗,经鉴定构成七级伤残。因张某及摩托车车主潘某均赔偿不积极,王某某将二人诉至莱州法院。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张某赔偿原告王某某因本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18万余元,车主潘某承担30%的补充赔偿责任。
判决生效后,因二被告不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王某某申请了强制执行。从2011年到2020年,九年时间,案件几经易手,执行干警换了一拨又一拨,在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潘某赔偿了5万元,与申请人王某某达成和解,而张某却因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一直到2018年才勉强还上了2万9千元。今年,案件被分到了刚加入执行队伍不久的杜颖超手中,翻看完卷宗材料,与执行局局长于卫东沟通后,杜颖超得知,去年执行局查封了一处小产权房屋,属于张某所有。但张某一家为了保住房产横加阻挠,不是提起执行异议,就是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小产权房的执行成了摆在执行干警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因前期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张某一家对执行干警强硬的工作方式颇有微词,反复思量过后,于卫东局长觉得首先得把这个疙瘩解开。为此,案件承办人杜颖超把被执行人张某母亲叫到法院来,耐心听其一一倾诉这些年来的委屈和不易。张某母亲经常一说就是大半天,但杜颖超从未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反而将心比心,站在她的角度开解张某母亲,告知其不履行义务所要面临的后果。另一边,于卫东局长还积极与被告工厂的领导沟通,想方设法做工作。渐渐地,张某母亲被执行干警的耐心与诚心打动了,表示将尽自己所能凑齐11万。申请人王某某也被执行干警的努力感动,同意作出让步,正如他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的那样:“我被他们竭尽全力、无私敬业的精神感动,看到他们那么辛苦费力付出,我做出了巨大让步。”
可是,就在张某答应到法院交剩余执行款的当天,杜颖超左等右等都不见张某踪影,拨打张某常用的手机号,提示已停机。“案子都进行到这一步了,不想就这么放弃,我就给他充上50块钱话费,希望能联系到他。”杜颖超说。可是充上话费后,电话仍然打不通。杜颖超开始担心起张某的安危,赶紧跟张某母亲联系。却得知,张某昨天回老家筹钱,傍晚就返回市里了,张某母亲以为他早就去法院把钱交上了,也联系不上他。听着电话那边老人的焦急,杜颖超安慰她,并表示如果有需求,可以帮她一起找人。一直到晚上8点多,张某母亲依然杳无音讯。杜颖超打电话过去问,这才得知,张某因筹钱困难,独自一人在某处河边散心,并表示希望能再宽限两天凑齐11万元。
最终,张某交上了剩余执行款,案件圆满执结。等了9年的赔偿款终于到位,以为执行无望的申请人王某某喜出望外。“了结了这桩对我余生造成巨大伤害的案件,也让我和家人从案件的纠缠和痛苦中解脱……”王某某在信中对执行干警表示感谢。
执行难,但难不倒莱州法院执行干警坚如磐石的决心。一次次努力,一次次沟通,想方设法找线索,百折不挠不言弃,终于让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