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崆峒岛实业科技密码 水产品溯源助力烟台海参腾飞

来源:胶东在线  作者:  2022-01-04 15:20:14
A+A- |举报纠错

  【前言】深化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扎实开展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是烟台市进一步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的又一重要举措。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示水产品质量追溯试点成效——全国媒体烟台“云”采访行媒体记者于9月底开始,深入走进烟台区市部分试点企业进行实地探访,并全程云直播,解读水产品质量追溯试点带来的一些新成果和新变化。

  胶东在线12月31日讯(记者 邬勇)崆峒列岛,由12个大小不一的岛屿构成。诸岛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万顷的黄海之滨。近日,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示水产品质量追溯试点成效——全国媒体烟台“云”采访行记者团走进烟台市崆峒岛实业有限公司,一起探访“崆峒岛”牌海参的科技密码。

  水产品有了“身份证”舌尖上的安全有保障

  “向海而生开放而兴”,烟台凭借独有的区位条件、产业优势等特征,打造出了“烟台海参”特色品牌。其中,“崆峒岛”牌海参,是“烟台海参”品牌的重要代表,它是以崆峒列岛国家级刺参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的野生刺参为原料,按传统加工工艺方法精制而成的盐干海参。每年4月15日至6月15日间,在刺参营养滋补及药用价值最高的季节采捕加工。

  “崆峒岛海域水深平均在3-10米,饵料丰富,野生海参一般3年长成三等参,5年以上长成一等参。其中,一等参(标准)是40头。”烟台市崆峒岛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王中平说,“我们的产品,从采捕、到加工,到销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加入到平台后,消费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是崆峒岛的产品,安全、放心、绿色无污染,品质非常高。”

  在王中平看来,相比于传统水产品加工的粗放经营,水产品质量溯源平台的应用,给”崆峒岛”牌海参插上了科技翅膀,让每个海参都有了“身份证”和“通行证”,舌尖上的安全有了保障,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王中平介绍,水产品溯源平台采用一物一码的二维码技术,在种苗、生产、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对产品进行唯一性识别,并且对各环节进行记录,掌握,实现海产品“从大海到餐桌”整个过程都能够追溯管理,可以很好的做到“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

  抱团发展拓宽振兴之路 构建产业命运共同体

  崆峒岛拥有无公害海底刺参资源面积4000余公顷,年产野生鲜刺参约30万公斤。作为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的“崆峒岛牌刺参”,1999年在北京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荣获名牌产品;2007年荣获山东省首批水产品名牌产品;2009年在中国绿色食品烟台博览会获金奖;2012年在北京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2006年,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准为省级刺参原种场;2007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刺参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有了响当当的名气,如何转化为品牌价值?在王中平的带动下,崆峒岛已将发展重点由传统养殖向精深加工和高端养殖拓展延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让全体崆峒岛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这是烟台加速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续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的缩影。

  “烟台落实水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很有必要。在此,我倡议生产者、加工者都能使用水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从源头上保证咱们产品的质量,信誉好了,这个产业才能健康的发展。我希望‘烟台海参’在全国信誉叫得响、诚信叫得响、销量叫得响。”王中平说。

  近年来,烟台持续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以“烟台海参”为代表的水产品品牌,构建“休戚与共”的产业命运共同体。今年以来,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组织开展举办水产品质量追溯试点项目培训班,截至目前,全市已纳入水产品质量全追溯系统运行管理的有175个渔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

[ 责任编辑: 郝艳 ]

相关新闻
关注胶东在线
友情链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