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工作烟台行】社会发展,法治护航。一个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近日,“政法工作烟台行”系列活动启动。烟台市委政法委组织新闻媒体深入各县市区、政法单位进行采访报道,展示全市政法系统今年以来的亮点。胶东在线进行全程报道及微直播,带您走进烟台政法单位、了解烟台政法工作、聆听法治烟台新声音。
胶东在线9月14日讯(记者 张婕 通讯员 彭东科) 什么是司法鉴定?如何让更多弱势群体通过司法鉴定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已成为司法鉴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作为司法鉴定的行业主管部门,莱州市司法局多年来不断致力于加大司法鉴定公益法律服务,切实促进了司法为民见实效,让公平正义在司法鉴定中得到了彰显。近日,记者随“政法工作烟台行”采访团走进莱州市,看司法鉴定如何为公益诉讼“撑腰”。

为困难群众减免费用 办理公益诉讼案件80余起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但由于司法鉴定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上万元,对于经济困难的群众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让很多想维护合法权益的弱势群体望而却步。为破解这一难题,烟台华正司法鉴定所积极投身司法鉴定公益事业,为司法局分忧解难,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为弱势群体提供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既是一项公益活动,也是一份社会责任。”烟台华正司法鉴定所所长姜波表示,司法鉴定所本身就是独立于诉讼机关和相关当事人的第三方,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自2006年起,该所便一直坚持“鉴定为民”的服务宗旨实施司法鉴定法律救助,不仅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司法鉴定援助服务,也更加适应了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对司法鉴定的新要求。
在司法鉴定援助服务中,司法鉴定维权都是公益法律服务的范围,接受委托的来源则包含法院委托、个人委托及单位委托。2019年,东营法院委托烟台华正司法鉴定所的一件公益诉讼案件让姜波印象最为深刻,当事人因2014年4月份打架受伤导致膝盖伤残,却在同年10月份再次打架,此后5年时间又多次打架,其中一架跟2014年4月膝盖受伤位置重合,导致多方争议责任归属问题。为此,东营法院先后找了省内六家司法鉴定机构都未接收,但华正司法鉴定所不仅接下了伤残程度鉴定及损伤程度鉴定,还通过专业法医的检验最终出具了精准可靠的司法鉴定意见报告,使案件得到妥善处置,有力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我们鉴定所一般为委托方提供的是伤残程度鉴定、损伤程度鉴定、伤病关系鉴定、护理依赖程度评定、医疗费合理性评定、后续治疗项目和时限评定、误工期和护理期及营养期等评定项目,如果全部鉴定都做费用大概在4000余元,对于被鉴定人如果是困难群众,只要按程序申请落实属于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案件,费用就会全部减免。”姜波告诉记者,从2016年至今,共办理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公益诉讼案件80余起,总计减免费用20万余元。

司法鉴定零距离 上门服务解民忧
司法鉴定结果科学有据,能对案件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每一个案件的鉴定委托人都能来到现场,有许多身体行动不便的,姜波还会和同事们一起上门鉴定。“之前有一位在蓬莱打工的当事人我们就是上门鉴定,实际上他是内蒙人,但因为异地鉴定等原因他只能拖着瘫痪的下肢从内蒙坐火车回到蓬莱,我们接到委托后就去了蓬莱,当时觉得他真的太可怜了,因乘车期间钱包被偷,浑身上下也没有钱了,鉴定费最后都交不了了。”姜波说,一般来说,人伤案件中,受伤者均需做司法鉴定,由法医认定伤残等级后,才可依此作为赔偿依据。但这位当事人还没有拿到赔偿款,又要花去一笔鉴定费,这让经济本就十分困难的他更加为难,因此该所不仅现场为其减免了鉴定费用,还资助其2000元钱,当事人满心感激。
2020年7月9日,该所响应拥军优抚号召,与莱州市退伍军人事务局签订了《拥军优抚协议》,对持有有效证件、现役、退役军人及亲属,在各种案件中进行司法鉴定费用的减免政策,切实提高了军人的荣誉感。
在进行公益法律服务的同时,烟台华正司法鉴定所还多次进行普法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司法鉴定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该所还安排了司法鉴定绿色通道,不仅为当事人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业务,还为一线防疫工作者及亲属、残障人士、妇女儿童常年提供免费司法鉴定咨询服务及法律援助,并为当事人提供防护口罩及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了司法鉴定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也成为司法惠民工作真正惠顾民生最直接的体现。
“为了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降低了法律援助的门槛,今年以来共为困难群众办理1700多件法律援助案件,接待法律咨询2700多起,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700多万元。去年11月份入驻政务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大厅以来,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受理、审批、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节约了办事群众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莱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孙世文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