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清洁能源产业何以一链见未来?

来源:胶东在线  2025-10-31 16:27:00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10月31日讯(记者 王向荣 阎威臣 摄影 李刚)从山东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全国第一个商业化核能供热,到建设核电、风电、光伏、LNG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烟台清洁能源产业正经历从“单兵突进”到“集群作战”的链式变革。

  在这天高云淡、海风送爽的美好秋日,“核创未来 绿能同行——2025烟台清洁能源产业媒体采风活动”媒体团一行,2天进9企,围绕“链上先锋”深入探访,不仅读懂了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还悟透了“既见树木、亦见森林”的产业生态与创新范式。

  八大突破,彰显产业实力

  烟台是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近年来,烟台正以清洁能源为墨,描绘一幅“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宏图。

  在清洁能源领域,烟台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八个第一”:发出山东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贡献了全国首座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全球深远海漂浮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还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全国最大滩涂光储电站,投运全国第一个商业化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实现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全省第一。

  这些突破背后,是烟台清洁能源产业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硕果”的转型历程。

  核能是烟台清洁能源体系的“先锋”。山东核电作为山东省首座核电站,不仅发出了省内第一度核电,还投运了全国第一个商业化核能供热示范项目。供电端,一期1、2号机组目前已安全稳定发电超过1383亿度,成为世界首个发电超千亿的三代核电项目;供热端,实现从园区级到县域级再到跨地级市的“三级跳”,为海阳、乳山40万居民1300万平方米提供冬季零碳供暖,成为烟威地区重要清洁热源,已安全稳定运行六个供暖季。

  海上风电正悄然改变山东的能源版图。成立仅五年的国家电投山东公司海风公司,以170万千瓦装机容量占据山东海风资源的半壁江山,累计发电超80亿度,为338万户家庭送去源源不断的绿电。  

  工业余热利用是零碳新赛道。冰轮环境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多类热泵技术,将石油化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余热回收起来,加工成120℃以上的高温蒸汽、热水或电力,再返回到生产流程中使用。这相当于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零碳蒸汽源”,既降低了能源成本,又减少了碳排放。

  此外,东方电子给电网装上“智慧大脑”,AI智能化应用破解储能难题。东方旭能可提前7天精准预测潜在故障,为储能安全加上“智能保险”。东德实业研发全球首套超级氢电站,实现“可移动、可离网,一分钟能充8度电”的便捷用能体验。这些创新范式共同构筑起烟台清洁能源产业的“技术矩阵”,让绿色能源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

  “这次媒体一起到烟台来,在海阳我们见证了烟台在核电领域的发展,今天又看到了东方电子集团在电力资源管理方面非常先进的综合管理系统,觉得很震撼,”龙虎网园区拓展部总监刘晓宁表示,“大家以前对烟台的了解是苹果、梨,还有大海、美景,这次看到产业发展非常非常厉害,这么多媒体可以一呼百应,帮烟台把绿色清洁能源先进生产力,一起传播出去,把它种到我们各个城市人民的心中。”

  链上聚合,构建产业生态

  从黄海之阳到凤凰山下,从芝罘城芯到黄渤海之滨,一条“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的绿色能源链条,正将烟台的企业紧密相连,演绎着一场“链上起舞”的产业变革。

  在海阳,山东核电3、4号机组反应堆厂房均已封顶,正在进行核岛内部安装;5、6号机组已通过审批,正在进行负挖工程作业。作为三代核电机组最大核级设备的钢制安全壳,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重要安全屏障。这个巨大的“金钟罩”是“海阳造”“海阳用”。国家电投集团旗下的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攻克了大尺寸高强度调质钢板中温模压成形技术、超大型薄壁容器组件模块化制造技术、大型薄壁组件局部焊后热处理技术,解决了钢制安全壳整体形状精度控制难题,满足安全壳外侧水膜成形的精度要求,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1号机组内,来自莱山区台海玛努尔提供的一回路主管道如同“动脉血管”,确保着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更令人振奋的是,已获批的5、6号机组,也早已“预约”了台海玛努尔的核心装备。

  走进核电站中央控制室,位于凤凰山下的持久钟表自主研发的核电全厂时间同步系统,正以纳秒级的精度指挥着数千个控制系统协同工作。这个曾应用于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的“中国时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迈出了核电设备时间系统的国产化第一步。

  在山东核电,上下游企业如同精密齿轮般紧密咬合,从钢铁巨构到精密计时,从核心装备到智能控制,这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而是一个成熟产业生态的生动写照。

  这种由“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的深刻蜕变,同样在风电、光伏、电网、储能、氢能等领域广泛发生,推动着烟台清洁能源产业链垂直生态体系建设加速前进。

  创新驱动,释放澎湃绿能

  清洁能源产业的茁壮成长,不止于产业规模的扩张,更在于新质生产力的跃迁。烟台正以科技为笔、以绿色为墨,在碧海蓝天间绘就一幅清洁能源产业的零碳画卷。从风的轨迹到氢的脉动,从储能的智慧到冷热的交融,每一处创新都在为这座城市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在风电领域,海风公司创新打造了国内单体容量最大、集电线路电压等级最高的模块化海上升压站,比传统方案节省造价20%;研发的深远海输变电海上风电66kV集电系统,降低海缆运行损耗,节约造价达1.8亿元。两大新技术,携手助力风电向深远海进军。

  在储能领域,技术创新正构筑着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瞄准长时储能和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东方电子实施了国内首个城市级烟台市数字化虚拟电厂,是集合了520余家用户、46万千瓦可调资源的“无形电厂”,正通过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实现常态化盈利,成为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市场化建设的鲜活样本。

  氢能赛道上,烟台同样蹄疾步稳。东德实业最新发布的全球首套超级氢电站,5分钟可充满一辆车。企业投资6.8亿元建设的氢能核心装备产业园,是山东省首个专业氢能装备产业园,也是烟台“空天海国家战略装备智造城”的核心先导项目,将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氢能装备产业的重要创新引擎。

  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胡宝祥会长说道:“烟台提前布局了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在核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利用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有很多企业的技术达到国内一流、世界先进水平,它也为我们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特别是绿色能源发展闯出了一条道路。通过采风,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故事和素材,要通过城市网盟这个平台传播烟台的绿色发展经验,使烟台的绿色发展和做法成为各地的榜样,能给各地提供借鉴。”

  从一枚叶片的海上起舞,到一度绿电的智慧旅程,再到一缕氢能的澎湃新生,烟台正以新质生产力为舵,驶向“北方清洁能源中心”的壮阔彼岸。这片海陆之间升腾的绿色动能,不仅是今日烟台发展的强劲引擎,更将是明日中国献给世界的零碳样本。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