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0月30日讯(记者 王向荣 阎威臣 摄影 李刚)在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看似普通的设备,却是氢能产业的“心脏”与“动脉”,它们的力量,正让中国氢能产业自主可控的梦想照进现实。10月30日,“核创未来 绿能同行——2025烟台清洁能源产业媒体采风活动”走进这里,看企业如何用8年时间,炼成不凡“氢”功。

8年奔跑,打造氢能核心装备全明星产品
东德实业2017年5月成立,这家神奇的企业,用8年时间打造了一系列明星产品,成长为氢能领域的“综合服务商”。
氢能高端装备制造是东德实业起家的根本。8年来,企业已积攒起丰厚的家底。
“我们自主研发的空压机,在成立当年就通过了国内首台套燃料电池空压机的EMC验证,实现了这个领域在国内‘从零到一’的突破。”
“这台是氢气循环泵,实现零下40℃极寒启动技术的突破。”
“这台是离子液封压缩机,2023年底我们发布了全球首台产品,它以100MPa以上的排气压力、5万标方的单机排量、压缩腔零泄漏的卓越性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这是东德最新发布的全球首套超级氢电站,它是可以移动的‘绿色充电宝’,既能充氢也能充电。这意味着今后建设充电站,可以不再依赖‘电网’ ‘即使停电也能充电’;超充能力基本达到一分钟充8度电,5分钟充满一辆车。东德超级氢电站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为超充站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参考,也为绿电消纳商业化、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模式。”
在研发部经理王坤介绍下,采风团记者对东德实业的产品和服务有了深入认识。这些“硬科技”产品,能覆盖从气态到液态氢处理的几乎所有场景。特别是在燃料电池这个细分领域,东德氢气循环泵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80%,占据领先地位。
从高端装备制造到工程服务、创新应用,东德实业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构筑起核心竞争力,成为氢能领域“综合服务商”。


链动产业,从烟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当前,“氢能”已经逐渐成为烟台清洁能源产业的一张新名片。作为一家从烟台成长起来的氢能企业,东德实业积极构建“产业链协同”的生态环境,与上下游企业紧密联系,形成“技术共研、市场共拓、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
在研发端,东德实业与山东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高端材料的国产化突破。在制造端,通过输出技术标准和工艺创新,带动本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培育起一批有竞争力的配套企业,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氢能装备制造集群。在应用端,与能源企业、物流公司合作,共同推进加氢站网络建设,并在港口物流、城市交通等场景,落地一批氢能示范应用。
在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全国首个港口绿氢“制输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中,配备了东德实业自主研发生产的DZ22-200隔膜压缩机组。“这些设备的设计日加氢能力500千克,日常可储备300千克压缩氢气,可满足港区每天4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等车辆的用氢需求。” 王坤说道。
从我国第一辆国产智能“雪蜡车”、海南最大的综合能源补给示范站、贵州六盘水首座氢能综合能源站,到西南地区第一座电解水制加氢一体站、新疆首座综合能源站、宁波舟山港首个氢能一体化综合能源站,东德实业正在编织一幅覆盖全国多领域的应用图景。
不仅如此,东德实业的脚步已迈向海外。“我们的液驱压缩机已成功出口美国,离子液封压缩机同样具备国际竞争力。” 王坤信心十足。
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东德实业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潜力的低空经济领域。
2025年初,东德实业为国外某公司新型氢燃料电池飞机提供的氢气共轨系统DG47和氢燃料电池空压机,标志着企业燃料电池核心部件产品的应用场景,从交通运输拓展至低空经济领域。这不仅为企业拓展了全新的市场空间,提升了品牌国际影响力,更是在低空经济领域成为创新驱动、装备应用的先锋军。


筑梦未来,打造氢能装备产业新高地
面向未来,东德实业正在描绘更加宏伟的蓝图。
企业在烟台投资6.8亿元建设的氢能核心装备产业园,是山东省首个专业氢能装备产业园,也是烟台“空天海国家战略装备智造城”的核心先导项目。
这个占地面积可观的产业园,将重点开展储气系统、氢气液化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等前沿技术研究。园区建成后,将具备年产6万台空气压缩机、6万台氢气循环系统以及600台氢能装备压缩机的生产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持续保持行业前三的市场占有率,成为氢能装备领域的头部供应商。” 王坤表示。
东德实业计划在2025到2030年间,不仅巩固在核心部件领域的优势,还要成为值得信赖的EPC总包服务商,最终构建起覆盖氢能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
从2017年成立至今,烟台东德实业有限公司用八年时间,走过了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奋斗历程。如今,在烟台这片创新热土上,新的氢能核心装备产业园正在拔地而起。
这里将不仅是东德实业的新生产基地,更将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氢能装备产业的重要创新引擎。从气氢到液氢,从地面到低空,东德实业正以其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勇气,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