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智慧城市  >  解决方案  >  智慧供热

智慧供热破解集中供热困局-智慧供热

来源:互联网 2021-09-10 14:45

| 举报 纠错

A+ A-

智慧供热合咨询:13695448998胡经理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南方对供热有了需求,北方对供热质量要求更高了,这就给供热行业带来诸多新挑战,行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1、用热需求得不到满足

  法定采暖期已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用热需求。在正常气温下,供暖前15天及供暖后15天的时间里,北方各地室内外气温温差较大,白天气温相对高,晚上气温相对较低,除自采暖用户外,集中供热居民在此时间段无法保证夜间室内达到舒适温度。

  2、室温需求得不到满足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民用建筑主要房间冬季室内设计温度应采用18℃至24℃。

  由于供热费按供热面积收取,冬季供暖时用户室温越高,供热能耗越大,供热企业成本就越高。因此,大多数供热企业冬季供暖时将室温控制在18℃至20℃之间,而一般用户需求的室温都在这个温度以上,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他们对室温的需求通常在25℃左右。

  3、个性化供暖方式需求得不到满足

  居民室内采暖方式多为散热器,也有部分为地面辐射采暖。在现行的集中供热系统中,由于散热器与地面辐射采暖的运行参数不一致,建筑室内采暖方式在建筑设计时就与集中供热热力站或燃气锅炉房的系统设计相对应,一旦设计完毕并建成后,不允许用户私自改动室内采暖方式。

  4、分户计量难,用热不公平

  “热”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但仍然是可以计量的。随着《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北方各省开始了热计量改造,国家也给予大量的热计量改造补贴,但目前我国供热大部分仍然按面积向热用户收取采暖费。

  我国现有的建筑虽然外墙保温性能在逐步改善,节能效果越来越好,但无论是非节能建筑还是节能建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户间传热问题,边户、顶户及底层用户成为供热不利点,中间户成为供热的优势点,用热的不公平性极为明显,如果按热量交热费,不利点用户热费会远远多于优势点用户,这也是供热企业愿意按供热面积收热费的原因所在。

  智慧供热是一种将传统热网物理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的新型供热网,是实现节能减排、清洁供热、用户满意度提升、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建设好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

  智慧供热主要指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通过对供热相关数据采集及分析,对热源、热网、末端的各个供热环节进行智能调控,从而进一步实现热网资源的配置优化,提高热网输送的能力的形式。

  例如对于供热管网的运行,既需要对管网进行日常巡查维护,也需要对管网间的换热站进行调控。以往管道维护的方式都是人工巡查,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问题遗漏,导致日后隐患的爆发。且如果换热站的热交换调配不均匀,也会造成小区供暖温度过高或供暖温度较低的情况。

  随着居民对于居住舒适度要求不断提高,按需供热、精准供热开始成为新方向。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分户计量的形式,居民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仪表对室内的温度进行选择。

  而随着智慧供热的发展,居民使用智能计量表不仅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实时调节,而且也可以通过预设温度的方式,提前调整室内温度,极大提高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城市级供热管网的能源互联与服务互联是大趋势,通过大数据展示供热企业对能源的管理和利用能力,接受政府和热用户的监督,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慧供热的宗旨是要在保证供热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自动控制来完成供热、制冷全方位的操作和控制,最大限度地节能环保。

  因此智慧供热系统具有可监测、可调节、可计量、可预测的特征,能够实现系统的绿色、安全、经济、高效运行。

  具体来看,智慧供热主要包括智能调度、智能调节、智能控制、智能诊断、智能维护、智能管理及智能服务等方面:

  1、智能调度

  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分析每栋建筑物热负荷特性,对热负荷进行精准预报,进而根据所选定的合适的运行调度模式调整出热源、供热管网、热力站、热用户的调度方案。

  2 、智能调节

  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室温进行控制。

  3、智能诊断

  通过对供热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关提醒。

  4、智能维护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智能处理算法对巡检、维修、保养等生产维护活动进行智能的排班、路径规划、服务质量与考核分析。

  从供热发展的趋势上来看,城市级热网通过互联互通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城市级供热安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可预见的是城市级热网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可再生能源等多种热源汇入其中,而用户按需供热的期望也日益增高,想要做到整个热网的安全与高效,同时又要兼顾客户的个性化用热需求,仅靠经验调控是难以实现的,无论是效果还是效率都难以达成,必须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通过对整个热网数据的分析与模拟,预判可能的安全隐患和不同调控方案的优劣,辅助调控人员决策,并实时反馈调控结果,与当初的预测相比较,寻找差距原因并不断优化,最终实现在安全的前提下对整个热网调控给出最优化调度方案,这个过程即两化融合下热网的自组织、自检查、自平衡、自优化。

智慧供热合咨询:13695448998胡经理

责任编辑:胡金鹏

相关阅读

胶东在线微信号

胶东头条客户端

联系 智城烟台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33号烟台广电大厦18楼

电话:0535-6690009 E-mail:jdzx@jiaodo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