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8月27日讯(记者 刘子涵)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特聘专家、岐黄学者马堃教授领衔,带领烟台毓璜顶医院岐黄学者工作室团队、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治医师王芸深度解析女性调经助孕和育龄期、青春期两大健康问题,为广大患者和医疗同行提供了权威、实用的临床指导。
马堃教授作为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在直播中结合其深耕中医妇科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与中药材安全性研究成果,系统解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逻辑,揭秘中医药如何助力女性平稳跨越更年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绝经前后(自然绝经多为 45-55 岁,人工绝经因卵巢功能丧失诱发),因性激素波动或锐减引发的躯体+精神心理综合征 。其发生与多重因素相关:
1.保护因素:妊娠次数多、哺乳时间长可延缓绝经(呈正相关);
2.风险因素:流产、刮宫易致卵巢早衰,吸烟加速绝经进程;
3.综合影响:遗传、环境、职业等也参与绝经年龄调控。
该阶段睡眠障碍高发,约2/3女性伴随月经紊乱、潮热汗出、情绪异常等症状,远期还可能诱发骨质疏松等退化性疾病,已成为 21 世纪女性健康核心课题之一。

中西医视角的 “异与同”
1.西医:激素失衡引发连锁反应
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波动下降,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衡,通过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异常、自由基损伤、血管舒缩失调四大机制,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多系统症状。内分泌层面,围绝经期雌激素先波动后锐减(绝经后主要依赖肾上腺转化),孕酮分泌随排卵异常逐渐减少。
2.中医:辨证归经,以虚为本
中医无对应病名,依症状将其归为“经断前后诸证”“脏躁”“郁证”等范畴。核心特点为“本虚标实,阴虚多见”——因女性“阴常不足”,围绝经期肾阴亏虚为基础,兼夹肝郁、脾虚等证候。诊疗强调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立足个体化精准施治。
治疗策略:中西协同,各展所长
1.西医治疗:激素与对症干预
以 激素替代治疗(HRT) 为核心,缓解潮热、失眠等症状并预防远期疾病,但长期使用存在副作用(如药物依赖、血栓风险)。手术治疗则针对特殊病例。
2.中医优势:整体调理,增效减毒
马堃教授指出,中医药在轻中度症状调控、减少西药副作用方面独具特色:通过辨证组方改善潮热、失眠、情绪异常等多重症状,发挥“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优势。但针对重度焦虑抑郁、功血合并感染/贫血、严重骨质疏松、绝经后异常出血等情况,仍需西医主导,中医辅助协同。
马堃教授讲解完后,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科主治医师王芸聚焦多囊卵巢综合征,详细讲解了女性代谢与生殖的“双重困局”。

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我国发病率高达10%–15%。王芸指出,超过半数PCOS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IR),这不仅与月经紊乱、不孕密切相关,更是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在诊断方面,共识建议所有PCOS患者无论体重指数如何,均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每1–3年复查一次,计划妊娠者需加强孕前筛查。
治疗方面,王芸强调应实行“个体化综合管理”。体重控制是核心环节,超重患者需每日减少500–750千卡热量摄入,配合每周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结合每周2-3次抗阻运动;药物方面,二甲双胍是一线选择,尤其适用于体重指数≥25的患者。
她还特别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中医外治法如穴位埋线、针灸、耳穴压豆等,在体重管理和内分泌调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与西药协同提高治疗效果。”
据悉,该共识由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生殖内分泌学组制定,已于2024年9月发表在《生殖医学杂志》,为我国PCOS诊治提供了循证依据和标准路径。王芸提醒,PCOS需长期管理,患者应尽早介入生活方式干预与代谢调控,尤其是在计划妊娠前应实现体重、血糖、血脂等多方面达标,以提升母婴健康水平。
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目前已实现两院区(芝罘院区与莱山院区)同质化诊疗,为胶东地区女性提供全方位、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服务。
此次直播中,马堃教授以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功底,串联疾病定义、机制到诊疗实践,既解析西医对激素失衡的科学认知,又阐释中医“治未病”与辨证施治的特色,为更年期女性提供更安全、更贴合个体的健康方案,助力实现“优雅更年”。王芸医生展示了如何通过中西医结合改善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让“好孕”不再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