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8月25日讯(记者 刘文琼)“感觉孩子现在还处在放假悠闲的状态中,心还没有完全收回来,一想到开学要考试就心慌……”“孩子整天抱着手机,喊他看书就发脾气,这开学可咋办?”临近八月底,不少家长的“开学焦虑”比孩子来得更猛烈。8月24日,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儿童青少年暑期成长班第二期正式开课,为10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开学赋能。


“不是枯燥的讲座,更像参加一场有趣的闯关游戏!”刚走进教室,不少孩子就被桌上的葡萄干、彩色卡片吸引。据烟台山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医生介绍,本次成长班围绕“自我探索之旅”“神奇的想法-感受-行为三角”“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探寻自己的交友之道”四大活动主题,通过引导、互动式交流和情景演绎,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成长。


自我探索:通过一棵树看见“独一无二的我”
“先盯着葡萄干看30秒,感受它的纹路,再闻一下它特有的味道,把它放到耳边仔细聆听,再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体会甜味在舌尖散开……”在“自我冥想”环节,孩子们闭上眼,专注于感受手中小小的葡萄干,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对自我意识进行发掘。随后,在助教老师的引导下,每位孩子领取了一张白纸,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彩笔画下自己心中大树的样子,并在细节处标记内心的真实想法。“原来大家心目中的大树长得都不一样呀!我画画的灵感都是来源于日常接触的自然、生活以及对事情认知的变化,看了自己的画才发现,大树竟然也有这么多细节!”12岁的王同学课后分享道。




擅长儿童发育问题的花琛医生提醒:“10岁以上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关键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不可或缺的过程。团体活动中同伴间的互相启发,比单向说教更有效。”
情绪管理:“想法-感受-行为三角”破解沟通难题
“神奇的想法——感受——行为三角来啦!”随着老师一声号召,四人小组开启情境演绎,不同小组成员分别模拟上课回答问题、分班、回家写作业等场景,同组成员在相应情境下,选择了正确的情绪表达和实际行动,为开学后的人际沟通和情绪管理打下基础。



青岛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主任医师、本次成长班特邀专家刘小翠解释,开学焦虑本质是“节奏转换不适”,需要科学引导,暑期成长班通过融入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技术,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表达,了解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此保持接纳和成长的态度。


感恩与交友:在分享与合作中学会爱与联结
“我抽到‘F’,想到的是‘Family’,谢谢爸爸妈妈暑假陪我去海边!”在“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环节,孩子们抽取字母卡,分享与字母相关的温暖故事。孙同学说:“以前觉得爸妈照顾我是应该的,现在才发现他们每天上班很辛苦,以后我要多帮他们做家务。”
回忆起首期成长班,山东省医学会第二届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杨雪笑着分享,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竟然自己整理了书包,还主动和爸妈讨论新学期目标,明显提升了对自我的清晰认知、管理情绪的能力、主动规划的意识。



“刚开始我担心画不好会拖后腿,没想到大家画的部分拼在一起超好看!”“10秒共画一幅画”的交友环节让课堂氛围达到高潮,大家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把对友谊和友爱的表达融入在画作中接力、传递,参与活动的孩子们领悟到,结交朋友就像拼画,每个人都很重要,互相配合、有爱才能成就美好。

“我们不做‘填鸭式’说教,而是通过创意活动设计,让孩子在团体辅导中对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学业状况、价值观和身心状况等方面具有较充分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可以有助于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青岛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主任医师刘小翠总结道。

烟台山医院以专业护航成长,用温暖化解困惑,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应对学业挑战的“工具箱”,同时搭建了理解自我、链接他人的“心灵驿站”。在这里,每一次团体互动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让孩子带着笑容和自信的底气走进校园,才是最好的开学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