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4月3日讯(通讯员 王帅帅 林杰)栖霞市庄园街道杜家庄村辖176户、453人,党员23人,“两委”成员5人。在庄园街道的支持下,杜家庄村党支部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围绕本土化、专业化、多元化做文章,着力在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发展上下功夫,把软弱涣散、脏乱差穷的“小山村”变成亮丽、和谐“富强村”,探索走出党建引领精致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一、聚焦本土化,精心建设
自主设计,不求外人。立足距栖霞城区3.5公里、距烟台市区1小时车程的区位禀赋,顺应市民“找寻乡愁”怀旧心理,自主规划旅游区、樱桃采摘区等6大片区,建设状元桥、长春井、傍石槐等17处“微景观”,形成“四街三巷两胡同”空间布局,突出“一街一巷一特色、一步一景一故事”,打响“谦和好礼·古韵杜家”旅游口号。
自我建设,不借外力。发挥农村党支部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发动全村群众硬化山路3.2万平方米、街巷2.7万平方米,绘制壁画8200平方米,安装灯带1.2万米,山路硬化率、街巷硬化率、污水处理率、供水一体化率、改厕率实现“5个100%”,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自行维护,不靠命令。村支部成员靠上做工作,引导全村拆除违建85处、猪圈2处、菜园地13处,创建县级以上美丽庭院70家,居栖霞市第一名。
二、聚焦专业化,精细管理
严格制度治村。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三审两公开”制度、每年修订1次村规民约、召开2次“三公开、八必讲”村民大会,引导群众知法守制,村干部得到群众点赞。
借助社工活村。引进鲁东大学社工专业博士团队,成立烟台市首家党建引领的村级社工站。与公益组织合作,开发社工项目、培育自有社工,已实施“舞出精彩”“筑梦童年”等项目6个,培育社工6人,开展活动4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2700多人次。

坚持文化兴村。设立杜家庄老年大学,常年活跃老年人80多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成立吕剧团、烙画葫芦兴趣社等文艺团体,开设家长学校、妇女之家、“七彩课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整体素质,多年来村庄环境保持一尘不染,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三、聚焦多元化,精准发展
组织办社,联合发展。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激发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建成3座高标准大樱桃大棚,种植露天樱桃10多亩,丰产后预计年收入60多万元,增加集体收入20多万元。
“三变”改革,抱团发展。在烟台市率先启动“三变”改革,组建栖霞市第一家村党支部领办的联合社,目前联合社已流转闲置房屋232间,发放劳务费11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4.8万元。
汇聚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多条腿”走路,吸引社会资本建设20亩蓝莓、10亩火龙果采摘基地,引进建设丹参种植、旅游民宿、农家乐、矿泉水等项目,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产业链条,让群众享受到集群发展所带来的裂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