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2月19日讯(记者 吴雨昕)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烟台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感到这次会议开得特别务实,也特别令人振奋。能量化的都量化,能具体的都具体了。”报告里的一句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干、苦干、拼命干’,这就是当前发展最急需的东西。”他如是说。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海阳市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攀升。特别是围绕主导产业链的培育方面,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清洁能源产业多点开花,海阳建成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截至2021年,清洁能源产值突破100亿元,装机容量达到400多万千瓦;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集聚成势,海阳成为全国首个星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的城市,为开启新征程、实现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海彬表示,海阳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工作着力点都已经非常明确,将深入贯彻烟台“1+233”工作体系,按照“五个更高”的要求,奋力开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如何具体落实这一发展路线?刘海彬提出,首先是要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培强壮大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最近,海阳市正加紧制定建设“工业立市”的意见,从要素支撑、政策支持、服务环境等方面为工业发展提供“一揽子政策”。
其次,就是突出项目建设的引领作用。2022年,海阳市计划实施129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40亿元以上,其中清洁能源投资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同时,以“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再集聚一大批核电上下游产业项目落地。
在战略要素支撑方面,一方面,坚持铁路、公路、港口三管齐下。全力促进莱荣高铁2023年10月建成通车,加快融入半岛城市群、全国高铁网;上半年全面启动国道228征迁工作,建设一条连通青威、贯穿海阳东西的交通大动脉;由政府主导,加快重启海阳港东港区建设,为临港经济发展、港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另一方面,加快打造城市更新、营商环境双轮并驱,推进道路、医院、学校等配套建设,建设一个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城市。
刘海彬提出,要实现未来的宏伟蓝图,重中之重是加强党的建设。
首先是作风建设。他指出,部分干部仍存在作风漂浮的问题。将以开展“一放心、两满意”主题活动为契机,全面优化干部队伍作风;继续加强正向激励。综合运用提拔重用、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干部担当作为、苦干实干;惩戒不良风气,坚持“一案双查”“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四种形态”等措施,促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严紧硬。
“海阳市产业结构优、发展潜力大,RCEP落地、国家双碳战略、航天强国、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战略等,给海阳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接下来,我们将以烟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引领大家把精力都用在加快发展上,咬定目标不放松、矢志奋斗不懈怠、守牢底线不松劲,为烟台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多作贡献。”刘海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