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0月28日讯(记者 吴雨昕 通讯员 孙小云)2007年,徐胜广作为山东大学与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只身前往法国莱茵河畔的斯特拉斯堡求学。师从“超分子化学之父”、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M Lehn教授,身处国际顶级实验室,这是多少化学专业学子梦寐以求的科研环境。然而联合培养结束后,面对导师的欣赏与挽留,徐胜广还是毅然选择回国。当飞机在首都机场盘旋、降落,这个钢铁柔情的山东汉子在回归祖国怀抱的那一刻,终究还是没能忍住眼角的泪水。

放弃做化学家,是为兑现心中诺言
作为第一届中法博士生学院全额奖学金的获得者,徐胜广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来到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M Lehn教授的实验室从事博士研究工作,并在可适应材料领域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留学的生活并非一开始就那么顺利。徐胜广还记得刚到法国时,西方同学对于他这个东方面孔总是带有一丝质疑和不信任。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他被安排在另一位博士后的全程陪同和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你只能用做事的态度和成果改变他们的印象,也借这个机会促进双方的交流学习。”心中憋着一股劲,一天下来,徐胜广完美地完成了所有的实验操作,表现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从那时起,他凭借自己的实力渐渐赢得了实验室里其他人的认可。
在法国的日子里,徐胜广每天都要在实验室呆足十二个小时以上,效率很高,实验进展非常迅速,每一两个月就能完成一个课题,以至于后来导师每次来实验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他这里了解最新进度,连连称赞徐胜广,“每天都有新的进展,每次都有惊喜”。
培养期即将结束,导师很希望留下徐胜广,并对他说:“留下来,再在我的实验室呆上两到三年,你一定会成为世界上出色的化学家!”这句话对于任何化学学子来说都太具有“诱惑”力了,诺贝尔奖得主J-M Lehn教授为徐胜广写过两封推荐信,实验室的Giuseppone教授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但他的心里还是另外一个念头占据了上风——回国!徐胜广认为,他是因为国家的支持和资助才有机会来到国际顶尖的实验室,回国报效既是自己对祖国的承诺,也是他能够早点回馈国家的唯一方式。
从教学到创业,是为实现“进口替代”
回国后,徐胜广选择来到鲁东大学,成为了一名化学系教师,投身于教育与科研事业。在他看来,社会所需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他的发力点所在。经过十余年在特种粘结材料领域的研究和深耕,他认识到,我国粘合剂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还有诸多不足,生产技术与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作为“工业必需品”,粘合剂在工业发展中就如药品之于民生一般重要,60%以上的制造业都会使用到粘合剂。对于用于电子电气、精密仪器、汽车、航天、航空等行业的高性能、高品质的特种粘合剂,我国需求量是很大的。由于技术要求高,国内起步晚,高性能粘合剂大都被外资或者进口品牌占据,他们凭借技术和品牌优势,垄断部分高端产品,定价非常昂贵,并从中攫取了高额利润。

“一定要实现进口替代!”这样的想法逐渐在徐胜广的脑海中清晰起来。为将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并投放市场,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指引和开发区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扶持下,徐胜广带领团队创建了烟台市九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并建成特种粘结材料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地方院校应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为高端粘结材料产业补链、强链,为地区发展作出贡献,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一点徐胜广不仅说到了,也做到了。
随着智能机器人、轻量化自行车、新能源汽车成为现下的明星产品,其制造过程中碳纤维材料等复合材料的大量使用必将势不可当。用于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构件连接的粘合剂使用量会越来越大,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徐胜广带领团队研发的碳纤维用高性能结构粘结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测试产品性能比进口产品的还要好,能根据不同需求实现定制化设计。与此同时,成本却比进口品牌低不少,是进口产品的60%以下。
如此一来,国内企业终于可以不再依赖进口、不被卡脖子。“去年疫情期间,国外生产停滞。国内迅速恢复后,有很多厂家主动联系到我,希望用我们的产品。客户们逐渐意识到,稳步实现国产化、告别进口依赖是十分必要的。”徐胜广说。
青年有为,反哺社会永远在路上
创业6年来,徐胜广带领着公司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特种粘合剂的年生产能力已经超过百吨,订单日渐增多,跨国公司和上市企业的订单也开始纷至沓来。目前,九邦新材料所生产的碳纤维用高性能结构粘结材料磁性材料结构胶、医用粘结材料、环保型快速固化丙烯酸结构胶等产品,性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均可实现进口替代,为新材料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徐胜广入选产业领军人才,还被选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烟台市侨界优秀代表人士。提到收获的荣誉,徐胜广始终认为自己只是比较“幸运”。从国家资助公派出国留学,到回国进入大学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从依靠政府支持成功创业,到入选省级高层次人才,徐胜广觉得这一切都离不开祖国的帮助和支持。“一直蒙受国家的‘恩惠’,我总感觉国家给予自己的太多,自己回报国家和社会的还太少!”
抱着这样的心态,徐胜广这些年来积极参与海外联谊、社会服务、参政议政等方面的事务,成功承办或协办“共融帮扶 扶贫有爱”烟台开发区侨联结对帮扶潮水镇观里村活动、“扎根开发区,红心永向党”烟台开发区留学人员学党史专题座谈会等活动50余场。公司作为鲁东大学大学生和研究生实习基地,也承担着培养人才、吸纳人才的重要任务。无论是社会捐助和扶贫,还是参与政府相关部门座谈及建言献策,都能看到徐胜广的身影,他也在侨界人士、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家中发挥出了模范带头作用,逐渐成为一面行走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