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0月21日讯(记者 王向荣 李刚)在19日上午举行的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开幕式上,烟台发布了《双碳驱动中的烟台机会》,作为低碳发展成效显著的城市,烟台开展“双碳”工作有基础有优势也有需求,形成的“双碳”机会清单十分巨大,有能力走出一条双碳经济发展路径。

能源革命率先突破,烟台争当双碳排头兵
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规模体量,发出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实现全国第一次核能供暖,“双碳”战略迎来了使用能源方式的革命,烟台已迈出坚实的步伐。
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驱动力,也是各地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关键词,烟台有实力在双碳经济中走出烟台路径。“十三五”期间,烟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6%,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逐步降低,能够代表北方重化工业地区低碳转型路径。作为制造业强市,烟台工业门类涵盖国民经济41个大类中的37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9.4%,“烟台制造”助力中国航天、海工、高铁、大飞机、核电等“大国重器”建设,能够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强力配套服务。近年来,烟台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高端化工、汽车、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位于山东第一梯队,累计建设5G基站8570个,创建了5G+大型化工园区、5G+海洋牧场、5G+智慧金矿等近百项融合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120多个,链接企业2万余家,能够为能源和产业脱碳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今年烟台获批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正在申报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将在新一轮城市更新中全面推行绿色建造。烟台是农业大市,烟台苹果、莱阳梨、葡萄酒等享誉全国,良好的农业农村资源优势与“双碳”发展契合度高,我市将大力推进农村建设低碳基础设施、整县光伏、清洁取暖、农能一体化等项目,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同时还要看到,虽然烟台工业收入总量位居全省前三,但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仍然较高,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偏公、农业农村绿色循环发展不快的局面亟待改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需要精准管理,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需要严格控制,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需要加快建设,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需要转型升级等等,智能低碳发展空间巨大、潜力无限,我市将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双碳”机会清单巨大,7类重大项目总投资超4000亿元
率先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低碳城市,是烟台推进“双碳”工作的目标。
为此,烟台在“1+233”工作体系指引下,从区域综合能源、绿色基础设施、数字系统,到产业园区、居民社区等基本功能单元通盘考虑,整体推动城乡全域智能低碳规划建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以智能低碳城市规划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动态生成项目机会,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城市全域智能低碳发展的综合实践方案,努力建成国际知名的绿色、智能、低碳发展示范区。
目前,烟台已形成省级、市级与“双碳”相关的重大项目7类、93个,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4000亿元,包括新能源供储输用、高端化工、新能源高端制造业、低碳交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绿色智慧矿业、生态治理和环保产业等领域。按照从基础设施架构到功能单元的项目形成方式,今年烟台还将新增加五网融合基础设施、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城乡建设、工业和服务业智能低碳节能改造、数字孪生和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科技攻关推广等6类、近3000亿元的项目机会。在此基础上,烟台正在形成“三年7000亿”的第一批机会清单。

全力推进新能源优势产业链,谋划“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发展载体
烟台把新能源作为烟台全力推进的优势产业链之一,大力实施链长制,做强新能源产业园区,聚焦核电、风电、LNG、氢能等重点产业,生物质能、光伏、海洋能等潜力产业,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东方电都”。
烟台正重点谋划“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建设,搭建一批发展载体。“一谷”,就是规划建设丁字湾“双碳”智谷,导入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新材料、科技研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打造国家级零碳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阳市将建成全省首个100%“绿电”城市、全国首个全域“零碳”供暖城市。“一区”,就是规划建设烟台“3060”低碳创新区,集中引进一批清洁能源总部、研发机构、“双碳”展示评价等新业态,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高地。“一岛”,就是规划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广使用清洁车船,提升海草床等固碳能力,打造全国海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试验的样板。“一港”,就是规划建设北方风电母港,依托风电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等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培育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检测认证、运维、集散等业态,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高地。
在烟台这方土地上,双碳创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万华集团正在全力打造“绿色工厂”,以“零排放”理念对废水、废气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成为全球化工企业样板;东方电子的“智慧能源综合管理模式”在全国领先,获得联合国“2019全球能源管理领导奖”;中集来福士成功建造全球最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升降能力、起重能力均居同类产品之首;杰瑞集团自主研发的涡轮压裂车将页岩气开采效率提高了一倍;冰轮集团研发的CO2捕集、回收、利用技术设备应用在多个国家级示范项目。
同时,烟台正在与国内龙头企业就新能源、储能产业开展广泛合作,探索“核风光氢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国家电投正在海阳建设储能电站试点示范项目。还策划在牟平生物医药基地、海阳渔光互补产业园等率先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园区建设。烟台将继续支持企业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助力更多企业在“双碳”领域大展身手、焕发出全新的战斗力、竞争力,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