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0月15日讯(记者 吴雨昕 通讯员 李小田)刘元生,1942年11月生于上海市,祖籍山东省掖县朱桥镇(现莱州市金城镇)埠西村,幼年随父母移居香港,后移民加拿大,现任仁达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仁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北京、上海仁达信息工程公司董事长。
多年来,刘元生秉承先人遗志持续资助莱州的教育事业发展。自1996年开始,他先后主持设立“刘仁政教育奖金”“困难大学生助学金”“育英奖”等,用以资助优秀学生、奖励优秀教师,另又捐赠莱州市各项公益事业151.9万元。目前,其在莱州市的累计捐款额已达891.4万元。

兴教报国,祖孙三代有传承
刘元生致力于资助家乡教育事业的志向传承自他的父辈、祖辈。其父刘仁政先生少时举家搬到了北平,从在家里开的皮货行当学徒、打下手帮忙做起,逐渐接掌了家族企业,并在天津、济南、上海、香港等地都开设有分公司,涉及的行业包括纺织、制革、钢铁、古玩、珠宝等。
随着家族财富的积累,刘元生的家人首先想到的是回报桑梓、兴办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其祖母王毓娴女士便于埠西村捐资创办延庆堂小学,村民及孩童不分男女皆可来此求学,开创妇女教育和奖学之先河。虽然幼时就离开家乡,其父刘仁政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何处。于1987年重回故里后,他感怀先慈泽被乡里的善举,决心继承母亲遗志,捐资26万元人民币,在家乡兴建仁政小学暨仁政幼儿园,此后又额外捐赠10万元投入到市实验中学的筹建工作中。
1988年6月8日仁政小学正式建成,在隆重的落成典礼上,刘元生被聘为名誉校长,并代表刘氏兄弟姐妹在大会上进行发言,表明了刘氏家族继承长辈遗愿、继续为家乡教育事业而努力的决心,也再次加深了刘元生与家乡的紧密联结。
步履不停,资助范围再扩大
仁政小学和仁政幼儿园落成后,刘元生对于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一直未停。他不但时常关心教学工作的进展,还每年都为学校增添各类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活动设施,为师生们创造了优越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在金城镇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支持下,仁政小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开始吸纳邻村的适龄儿童入学,一度拥有在校学生四百人左右,成为一所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设备先进的完全小学;仁政幼儿园如今亦发展成为一所全日制幼儿园,在园幼儿最多时达到八十余名。

1995年秋天,刘元生再次回乡探望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莱州市“科教兴市”的宏伟蓝图,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资助家乡教育事业的信心。除了继续加大对仁政小学的资助外,刘元生还决定捐资设立“莱州市刘仁政教育奖金”,每年投入五万元,用以奖励全市的优秀中小学生。2007年6月,刘元生与兄长刘庚生回乡参加第十二届“刘仁政教育奖金”颁奖活动,期间得知家乡的优秀高专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到大学深造梦想,于是决心再次捐资设立“刘仁政困难大学生助学金”,对考上重点大学但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大学本科求学期间的全程资助,彻底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首届受“刘仁政困难大学生助学金”资助的大学生达22人,学生及家长都对此感恩不已。
心有大爱,慈善足迹遍全球
自1996年“刘仁政教育奖金”开始设立,迄今已是第26个年头,共捐赠出115.5万元用以奖励莱州市超过2000名杰出(优秀)少年儿童;2007年设立的困难大学生助学金,也已经走过14年,共资助优秀困难大学生280多人,发放助学金超570万元;2016年开始设立的育英奖,也已奖励优秀教师270人,发放奖金54万元。

除了对家乡教育事业的鼎力支持,他还大力资助上海的母校——永嘉路第二小学和徐汇区天平街道老年活动中心,并获得了徐汇区政府颁发的“银钥匙”奖。此外,他在香港成立了“刘元生慈善基金”,受惠的香港慈善机构涉及文艺、医学研究、教育及扶贫等领域,每年发放善款均超过二百万港元。
作为一名优秀的优秀企业家、慈善家,刘元生还十分热爱体育和音乐,尤其擅长演奏小提琴,每次回乡的他都会热情地辅导青少年小提琴爱好者,帮助他们提高琴艺。1990年,刘元生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了“卑诗小交响团”,并担任该团主席及首席,每年都为当地慈善团体贡献数次筹款演出。1999年,他又在香港成立了“香港爱乐团”,任主席及首席。爱乐团每年在香港文化中心及大会堂呈现数次慈善演出,为香港众多慈善机构筹款,所筹善款已超过一千多万港元。
怀着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刘元生继承先祖遗愿、大力支持莱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还曾携两个女儿回乡参加有关教育活动,希望让她们了解故乡风土、重温家国情怀,让爱国、爱乡的精神在家族中世代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