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侨界风采丨烟台大学李小鹏:要做斜杠青年,也要杂而精地深耕一隅

来源:胶东在线  2021-09-27 15:03:27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9月27日讯(记者 栾芸)生物医药公司创始人、医院临床医生、研究生导师......对于斜杠青年李小鹏来说,这些头衔不足以概括他在生物医药领域走过的路。

  深耕一个领域,便要尝试更多可能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研究生毕业的李小鹏在北京天坛医院做了临床医生,那时的他便专注于生物医药基础研究,相较于有近30年差距的欧美国家,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李小鹏决定出国求学。那十多年,他辗转于欧洲各个国家,在瑞典读了4年博士,后在伦敦工作了8年。作为国外医药公司早期创始员工的他,手中在握名与利,一切都处于平稳的舒适圈,而李小鹏决定回国创业,深耕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回国的原因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我的根在中国,再怎么走也终是要走回来的;二是2005-2006年,是医药领域的回国潮,一大批医学研究者从国外陆续回来建设祖国,我义不容辞地选择回来,想为自己的国家贡献一份力量。”2005年,带着优化改造技术回国的李小鹏,先后在基因组测序、基因治疗药物研发领域,耕种了又一个十年。李小鹏及其团队以HSV-1溶瘤病毒为核心,进行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十年的果实,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胶东在线-烟台侨界风采丨烟台大学李小鹏:要做斜杠青年,也要杂而精地深耕一隅511_副本

  斜杠青年,医药研发员是我的定位

  “从事过很多工作,尝试过很多职位,但我给自己的定位还是医药研究员。”2018年李小鹏加入了烟台大学药学院,依托烟台大学药学院已有基础,引进与选拔相结合,组建起一个专业覆盖面广、博士比例高、国际化程度高的高层次科研团队,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卡脖子”技术难题,以溶瘤病毒载体为核心,进行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同时构建抗肿瘤药物研发综合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中的医养健康产业,主动对接服务生物医药领域,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李小鹏说:“因为从事过临床医生,所以更加清楚很多肿瘤无法从根本上去除,在研究上,希望我们团队不断完善抗肿瘤药物筛选、溶瘤病毒载体制备与评价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临床上的痛点问题,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为始终处于抗癌一线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胶东在线-烟台侨界风采丨烟台大学李小鹏:要做斜杠青年,也要杂而精地深耕一隅883_副本

  教书育人,新生实力要奋起直追

  “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说,我们要追赶,奋起直追,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还有一些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肿瘤生物的基础研究方面,欧美国家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开始发展,而中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重视。生物医药领域基础研究是根本,只有抓住根本,才能实现快速发展;二是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他们有系统优质的体系,我们的学子要抓住当下的机遇,勇敢创新,奋力拼搏。”在李老师的日常授课中,他会向学生们讲述创新药物的概念以及作用机理,希望对毕业生未来就业方向上有一定的帮助,希望靠自己的余热,点亮新生实力前行在生物医药路上的灯。作为烟台大学药学山东省省级一流学科带头人,李小鹏博士充分发挥顶尖人才在学校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了烟台市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大幅提升,被授予“烟台市侨界优秀代表人士”称号。

胶东在线-烟台侨界风采丨烟台大学李小鹏:要做斜杠青年,也要杂而精地深耕一隅1265_副本

  “随着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程度加剧,我国肿瘤患者发病率持续走高。作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人们往往‘谈癌色变’,在较为刚需的医药行业,肿瘤药可以说是‘刚需中的刚需’,抗肿瘤新药是目前重要的关注领域。”正如李小鹏讲述的那样,在这个领域,有无数像李小鹏一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留学潮”的亲历者,从“留学潮”到“归国热”,他们深耕技术研发,赋能医药创新。

  “毋庸置疑,随着国外医药研究人才的‘归根’和国内创新实力的‘迭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一定会迎来新的增长高峰,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也将迎来质的变化。”李小鹏坚定地说。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评论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