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户陈家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松海(左)
胶东在线7月27日讯(记者 邬勇)30多年前,与“大户”这个名称不相称的是,大户陈家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破落村”,村里到处呈现出落后、贫穷的景象,道路破烂泥泞、房屋低矮昏暗,百姓不得温饱,集体穷、民心散,出门腰杆都挺不直。如今,大户陈家村与贵州塘约村签订《友好村落共创协议》了、大户陈家村精准滴灌抗旱的经验做法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了、大户陈家村葡萄文化节盛大开幕了……

提起大户陈家村,熟悉村里情况的“业内人士”就必定会想到一个人,就是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大户陈家村的党委书记——陈松海。30多年来,正是陈松海同志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探索出了一条由穷到富、由分到合、由集体到全民的共有共享发展道路,从一个小山村、一家民办油漆厂起步,发展成至今下辖5家企业、4个合作社、2个农业品牌,年产值1.5亿元的全国文明村。
在陈松海看来,“开局”并不决定“结局”。自接任村党组织书记以后,他就攒住一股劲,千方百计要给村里找出一条致富路,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过上幸福生活。就这样,陈松海带领村一班人踏上了“走出去”寻找致富经的“长征路”,南下上海、湖南,北上沈阳、哈尔滨考察项目,到了当地,没钱住宿就“打地铺”凑合,不舍得打车就徒步行走,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谈下了一个联合办小型油漆厂的合作项目。

“陈松海一心为公,我们打心里信服”。2015年,陈松海做了一件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随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的增大,为避免人事更迭带来的未知风险,最大限度的让这份来之不易的家业传承下去,确保集体财富始终由村民所有所享,在陈松海的主导下,大户陈家村将企业改制提上了议事日程。将集体控股改为由发展之初集资的全体村民持股,持股村民选举董事会,董事会选举董事长,实现了企业经营与村“两委”班子制度上的剥离,企业利润按规定缴纳集体资产使用费用、给持股村民分红,真正将村民变成了股东、将集体资产变成了全民资产。每当提起这件事,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发展村集体经济,富起来是基础、走下去是关键、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最终目标。这是陈松海想的,他也是这么做的。陈松海在带领大户陈家村富起来的同时,不忘对周边村搭把手、拉一把,依托党建融合发展区,开展组织联建、产业联动,发挥帮带作用,带动周边村建立致富共同体。
村党委领办的大户庄园农林专业合作社,不仅完成了本村1500亩土地的流转,还成功流转了周边侯家沟、西梧桐夼等8个村耕地、荒山荒坡1万多亩土地,每年拿出10%的土地经营利润给流转土地的老百姓分红,流转土地的农民不仅有每亩600-800元不等的土地流转收益,还可以承包土地当“农场主”,或者到农场打工赚钱。时至今日,先后为周边13个村1000多家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020年合作社销售收入达到7600万元,周边村群众仅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就达330万元,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这串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同时,与西梧桐夼、中华山等12个村的合作社共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体,规划500亩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草莓、葡萄及苹果种植区,实行统管统销,集体收入归12个村集体所有,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通过镇党委的“牵线搭桥”,陈松海还选派本村党委委员担任南冯家村、西华山村和于家埃村等周边3个村庄的“第一书记”,加强定向帮带和发展支持。3个村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村庄环境更加整洁了,自来水管网畅通了,纯净水设备安装上了,家家户户都能喝上“放心水”,党员群众心气越来越顺,精气神越来越足。

从一穷二白到富民强村,从单村一枝独秀到区域联合振兴,陈松海带领大户陈家村党员在大山深处坚守初心、矢志奋斗,不管时代怎么变,为民本色没有变,带领群众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初心没有变。在陈松海的带领下,这一方土地的群众,正沿着乡村振兴之路,满怀信心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