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0月21日讯(通讯员 王朋祥 刘作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发展现代农业是着力点。近年来,烟台海阳依托禀赋资源,凸现亮点特色,积极实施产业振兴,打牢乡村发展基础。
苹果产业是海阳传统优势产业,发城镇王家山后村的“皇家牌”红富士苹果风靡全国,有着“全国红富士第一村”的美誉。在红富士苹果种植规模和产业升级的大形势下,“皇家”牌红富士遭受到冲击,严重削弱了原有的品牌效应。为解决这一矛盾,村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村党支部建起了“团购式”产业服务链。入社果农足不出户,销售、农资就打包找上门。
为解决树龄老化、技术员和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王家山后村党支部发展高质量矮化砧木密植苹果示范园基地,苹果产业迈出了伐老建新的产业改革步伐。与王家山后村一样,海阳持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不遗余力抓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完成老龄果园改造任务4.2万亩。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我市还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016年,李家疃村成立奎海果蔬合作社,短短几年的时间,梨子、苹果、绿茶、流苏、荷兰香杏填满荒山,李家疃村已然实现由“不毛之地”向“春华秋实”的华丽转身,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单一、缺乏发展后劲的弊端。“我们村民包里的钱多了,腰包足了,我们党支部感觉日子好过了,总体我们还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小纪镇李家疃村党支部书记孙奎海这样说道。
徐家店镇岚店村党支部主动盘活土地资源,巧借山地优势,种植浆果类作物,设计打造品牌商标,提升了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坚实敲出“浆果之乡”的乡村美誉。
通过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海阳先后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000余家,留格庄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同时创建了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32家、烟台市级示范社82家、市县级示范社287家。 2018年海阳获批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单位,是烟台市唯一获批的县市区。
海阳市农村经管中心副主任孙清华说:“指导参与试点的镇、村折股量化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契合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收益权权能。”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面广量大,资金问题是重要瓶颈,海阳通过释放股权贷金融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帮助我们做股权贷,使我们产业园后续的仓储物流有了保障,这样能够把我们合作社更快更好的发展。”二十里店镇邵伯村党支部书记宋立元说道。
海阳11个镇街区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累计落实贷款112笔、金额1237万元,真正把农民手中的股权激活,达到了把“沉睡”股权变为现实经济发展引擎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