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6月9日讯 她既能扛着农具,穿梭在山上山下的樱桃林;也能着一袭长裙,出现在大樱桃销售的直播间;她一边看着基地大樱桃丰硕结果,一边数着不断涌来的网络订单;她不仅为自家基地开拓了线上销售新模式,更是带动了周边农户增产增收。她就是“新农人”高靖,一位为了理想返乡创业的“85后”女青年。
日前,“品过世界鲜,更爱烟台红”2022烟台市大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报道暨全国媒体“云”推介采访团,走进蓬莱静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看公司负责人高靖如何让大樱桃搭上网络销售快车,销往全国各地。

出生于1986年的高靖,自小看父母围绕着大樱桃忙碌,“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摘樱桃,筛选、分拣后往往到了傍晚,再骑着三轮车到市场售卖,回家基本都是半夜,凌晨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劳作。”父母的辛苦劳作,让高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大学毕业后,高靖初投律师行业,后又下海经商,开过小型的玩具厂、服装厂、做过产品代理销售,但辗转多个行业,她始终难以割舍对家乡的感情,终于,她怀着炽热的创业梦返乡。
返乡后,高靖看到了家乡暖棚大樱桃的发展潜力,也看到了农村地区樱桃销售渠道落后的现状。她认为,山清水秀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家乡大樱桃绝佳的口感,只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假以时日,必定大放异彩。

2013年,高靖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暖棚大樱桃,虚心向老农民请教,积极参加当地组织的技术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下农田、钻大棚是每天的必修课。在她的细心呵护下,暖棚大樱桃长势越来越好,并形成了规模。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就要考虑销售的问题了。
“传统大樱桃销售就是果农自己拉到市场上,由摊贩收购,不仅奔波劳累,价格还没有优势。”2017年,高靖发挥自身优势,开始探索当时对广大农民来说还比较陌生的网络销售农产品新路径,通过参加烟台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电商培训班等,高靖慢慢的掌握了各个网络平台的销售规律。
2019年,初试水电商销售的高靖便尝到了“甜味”。这一年,她注册了“与山于海”品牌,暖棚樱桃大部分都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销售额比去年翻倍。销售渠道打开了,对未来就更有信心了,2019年下半年,她和家人合计继续扩大发展规模,又新建了四个樱桃暖棚,共有樱桃暖棚8个,占地40余亩,年产优质樱桃8万斤。

从微商、社区团购再到全网运营,经过几年的打拼,蓬莱静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从种植、收购到销售完整的一套产业链。
与此同时,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得到了众多果农的青睐。2022年,正值暖棚大樱桃销售的季节,蓬莱却遭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正当季的大樱桃眼看就要销售受阻。农村出身的高靖,深知农户的不易,得知这一情况的她主动出击,派工作人员到农户家里查看,并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仅今年4月份,就帮农户销售了三万斤大樱桃。种植户柳明激动地说道,“我家几亩地每天的产量都在400斤以上,多亏了小高帮我们卖樱桃,解决了燃眉之急。”
销路打开了,对未来就更有信心了。从2017年开始,蓬莱静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望云农场便不断扩建,目前已拥有樱桃农场280亩,其主打品牌“与山于海”在10多家知名电商平台均有旗舰店,同时还进军短视频领域,通过平台与直播达人合作,拓宽产品种类和销售渠道,建立了庞大的网络销售服务平台,现有在售农产品40多个、海产品30余种。2022年,蓬莱静和农业“与山于海”正式被评为“烟台大樱桃十大品牌”。
“农民靠天吃饭,而设施农业能最大程度改善生态小环境,降低果品产出风险的同时解决大樱桃销售出路。”为此,高靖一直致力于将传统种植基础揉入农业管理新理念,正在筹备成立暖棚设施樱桃产业联盟,设立专业暖棚樱桃标准化管理课程,以及电商销售公开课,帮助周边农户增产增收。
作为年轻的追梦人,高靖扎根基层创业,在自身致富的同时,不忘回报父老乡亲、扶贫济困,累计带动50余户果农建立设施大棚,年平均增收1万余元,并帮助300多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并先后帮助周围10余名贫困户到农场就业,年均增加收入两万元正式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