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烟”和 | 调解员老苏互联网解纷记
胶东在线5月12日讯(通讯员 郭宏伟) 小王与被告小方原本是同学,也是很好的朋友。在小方困难时,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帮助,小王分三次转账给小方共计23500元,期间小方主动还款了13500元,对于剩下的10000元,双方约定2022年3月1日前全部还清。
时间飞逝,眼看还款期限已至,小王找到小方索要自己的借款,被小方以人在外地、有疫情等各种理由拖延、拒绝还款,后来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小王很是苦恼。无奈之下,便一纸诉状将小方诉至法院。
大窑法庭接到这个案子,发现案件标的额比较小,且双方当事人既是同学又是朋友,为了妥善处理该纠纷,守护一段难能可贵的“朋友情谊”,大窑法庭派驻人民调解员老苏,综合考虑疫情因素及小方人在外地,于是便上演了一场“互联网解纷记”。
朋友情谊,破裂在即
在老苏的协调下,许久未见的小王和小方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了“云见面”。

见到小方,小王情绪十分激动,语言激烈。眼看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昔日好友此刻剑拔弩张,恶语相向,互不相让。
在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中,老苏也弄清楚了一件事,这两人昔日关系是真的好,本来不是不可解决的事情,因为“堵气”“年少轻狂”这才闹到法院。
要打官司?奉陪到底
老苏见两人这么吵下去也不是办法,为了让“火药味”十足的双方冷静下来,头发有些许花白的老苏带着小眼镜,动情地为两个年轻人讲起历史上因为理想和抱负不同,最终反目成仇,却让内心留下无比多遗憾的“孙武和庞涓”的故事,以古育今,推己及人。
两个小伙子听的入迷,情绪也有所缓和。
老苏本想趁热打铁做起调解工作,想为被告多争取一个月的还款时间,谁知小方嘴上嘟囔着“一个月太短,还不了”。一听这话还得了,小王熄灭的火气再次点燃,矛盾升级,“大爷,他这根本是无心还我钱,你说再多也没用。他要是这样,我这官司打定了,奉陪到底!”
倾情调解,尽释前嫌
小王和小方脾气都很倔强,一个是被朋友伤了心,就争一口气;一个硬要“面子”,坚决不服软,只字不提难处。
看准这一点,老苏心中有了底,于是便从“代价、疫情、感情”等方面,分别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
老苏语重心长地对小方说:“人无信则不立,朋友在关键时候帮了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把欠别人的借款按照承诺还清,是最基本的。不要意气用事,因为这一件小事,失去一个真心愿意帮助你的朋友,这是不值得的。你有难处可以说出来,我相信小王也是可以理解的,若让误会闹大,伤了心再想挽回就难了。”
小方听后很是感动,叹了口气,表明知道自己未能及时还款且不接电话的行为确实不妥,但并非故意不还钱,因为疫情收入受到影响,生活比较拮据,碍于面子不想让朋友看不起,才有这个场景。如果宽限一些时日,一定还清借款,不想失去这个朋友。
面对小王,老苏耐心安抚他的情绪:“小方确实有难处,之前是怕你看不起他,一直在逃避。小方所在的外地疫情形势也比较严峻,如果线下开庭审理,等小方所在地疫情结束,不知道还要等多久。看在你们是多年的朋友的情份上,是否可以再互相谅解一下,我也知道你不想看他生活的这么辛苦,那么就给他一点宽限时间,分期把欠款还清吧。”
小王摆摆手,“罢了罢了,本来也不是真的想告他,为了一口气而已,老大爷,辛苦你了,你的真诚太打动我了,我同意调解,我不打官司了。”
就这样,在老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双方终于化干戈为玉帛,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小方分三个月向小王还款,4月10日前还款3000元,5月10日前还款3000元,剩下的4000元于6月10日前还清。
至此,两个小伙子尽释前嫌、重归于好,在人民调解员老苏的努力下,通过互联网让这场民间借贷的“闹剧”落下帷幕,更守护住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依靠互联网诉前调解案件在牟平法院还有很多,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人民调解员在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通过人民调解平台进行在线调解,全程不用当事人跑腿,在诉前就能妥善化解各类纠纷。例如民间借贷纠纷,很多当事人在诉前达成调解甚至能够当场转账还款,极大地降低了诉讼成本。
互联网+诉前调解,最大限度打破空间限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在提升诉源治理效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牟平法院将一以贯之的坚持发挥人民调解平台的优势,让当事人即使身在异地、足不出户也能实现调解,快捷高效地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在诉前解决,切实解决群众“燃眉之急”,让司法服务更贴心、更走心、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