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抢!抢!海阳全市“战”秋收

来源:胶东在线  2025-10-18 16:37:00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10月17日讯(记者 王竞男)十月以来,连绵的阴雨笼罩着胶东大地。在海阳市的田野里,原本应是遍地金黄的丰收季节,却成了与时间赛跑的“战场”。泥泞的田地里,一场关乎粮食安全的“保卫战”正在激烈进行。

雨缠秋收季,玉米地采收犯了难

  海阳留格庄镇王家泊村的玉米地里,雨水顺着倒伏的秸秆不断滴落。村党支部书记王天青站在田埂上,眉头紧锁着叹道:“秋收的时间正好赶上多年不遇的连阴天,眼看着成熟的玉米就要烂在地里了。”

  同样的焦虑弥漫在整个海阳市的田间地头。持续降雨让土壤含水量饱和,轮式收割机深陷泥泞无法作业。更严峻的是,已收获的玉米因无法及时晾晒,面临穗腐病、霉变和生芽的多重威胁。海阳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道出了更深层的担忧:“这不仅影响当前收成,还可能延误冬小麦播种,给明年夏粮丰收埋下隐患。”

科学应战连阴天,技术指导抵田间

  面对严峻形势,海阳市农业农村局迅速印发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科学有序进行秋收秋种,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在留格庄镇的玉米田里,农技人员踩着泥泞,手把手指导农户:“老乡,你这块玉米地得赶紧挖条沥水沟散墒,为进机器做准备!倒伏的玉米要顺着倒向反着收,收完立刻剥苞叶烘干,一点都不能耽误。”

  这份发布于关键节点的技术指南,为农户提供了清晰的操作路径。从田间排涝到倒伏作物抢收,从烘干设施调度到科学储存方法,每一项建议都针对当前最紧迫的难题。指导意见不仅明确了“做什么”,更详细说明了“怎么做”,成为农户在阴雨天气中开展抢收工作的科学依据。

  在海阳市京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1700亩玉米田里,理事长杨京胜创新推行“人机混编、分类施策”的战术。他将“作战室”搬到田间地头,带领技术团队逐块勘察评估,根据玉米成熟度、倒伏程度及穗上发芽风险,将地块科学分级,为差异化抢收制定精准方案。

  “不搞‘一刀切’,要抓住每一个无雨或小雨间隙!”杨京胜介绍道,他们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集中农机抢收,对泥泞地块组织人工突击队接力采收,对晚熟品种则错峰安排。这种精细化操作确保了每一块田都能“应收尽收”。

  海阳市打通收、烘、储环节,行村镇英显粮贸有限公司以0.45元/斤的价格收储湿粮,自有烘干机24小时不间断运转,降低粮食霉变风险,尽可能减少农户损失;留格庄镇院下村村民吴新波为应对当前形势,自行采购烘干机,并对外收储湿粮,同时,利用周边仓库、闲置厂房等通过“摊晾+烘干”辅助降水,构建起多元化的粮食安全保障网。

多方齐助力,从专业服务到志愿力量

  为应对湿粮烘干储存的迫切需求,海阳市紧急协调资源,于10月13日对外开放了三处专业烘干服务点。这些服务点精准布局在农户需求集中区域,为抢收后的玉米提供专业的烘干保障,有效降低了霉变风险。

  面对共同的抢收压力,志愿力量正在不断汇聚。王家泊村的田间地头,一支由30多名青年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格外醒目。他们踩着积水,俯身将倒伏的玉米从泥泞中抢收出来。“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志愿者们来了,减少了很大损失。”王天青望着那些忙碌的身影说道。从专业服务的精准投放到志愿力量的多点响应,这场与天气的赛跑正在凝聚起更广泛的社会合力。

“未雨”绸缪,秋收连着秋种

  尽管抢收工作紧张进行,但秋种也已提上日程。农技人员告诉记者,受天气影响,今年小麦最佳播期可能推迟到10月底甚至11月中旬。他表示,秋种需遵循“适墒应变、抗逆精播、以技补晚、以促为主”原则,宁可晚播也要等土壤墒情适宜;若确实晚播,可通过增加播量、调浅播种深度,用“以密补晚”“以浅补晚”等措施提高出苗率,为小麦丰产打基础。

  这场秋收保卫战,不仅是对当前困难的应对,更是对海阳市农业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从精准的气象预警到科学的农机调度,从专业的技术指导到完善的烘干体系,每一个环节拧成一股劲,在阴雨天里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

初审:王竞男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