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0月17日讯(记者 孙子研)10月中旬,苏家店镇缴格庄村,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凌晨的寂静。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突击队加紧作业,抢修被冲毁的路段。“果子熟了运不出去,这比什么都急人!”望着泥泞中逐渐成型的路基,果农老张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大雨滂沱、道路受损、果品难运……前几日的持续降雨,给栖霞市正值关键期的秋收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部分乡村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毁和泥沙淤积,农民们陷入苹果运不出、秋粮收不及的困境。
记者从栖霞市相关部门获悉,苏家店镇共24个村的39条道路受损,总长36.58公里;庄园街道10个村共32条路段受损,总计13.45公里道路遭受冲毁或塌陷。面对罕见的秋汛,栖霞市各级部门迅速行动,一场“抢收保秋”的保卫战全面打响。
闻令而动
五级联动筑防线
雨情就是命令。苏家店镇党委一声令下,全镇51个村立即行动,管区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们纷纷扎进雨中。很快,一份详尽的“路况图”清晰呈现:24个村、39条道路、36.58公里受损里程,数据精准到米。
“道路不通,粮食和苹果就运不回来,必须以最快速度摸清底数。”目标明确,方能精准发力。该镇迅速为每一条受损道路“量身定制”修复方案和完成时限:对任务较轻的路段,集中人力优先修复,确保10月20日前完工;对里程长、难度大的“硬骨头”,调集挖掘机、铲车等重型机械集中攻坚,确保10月底前全面畅通。
与此同时,一支支特殊的抢修队在各村火速集结——村“两委”成员带头,党员和志愿者们纷纷拿起铁锹,自发加入。清落石、铲淤泥、排积水……风雨中,党徽和红马甲成为最暖心的风景。
精准施策
机械人力齐上阵
秋收不等人。为抢抓降雨间歇的宝贵窗口期,各镇街一边动态优化施工方案,一边组织施工力量和机械陆续进场。
在苏家店镇的抢修现场,没有“一刀切”的方案,只有“一路一策”的精准。集东沟村、杨家桥村等水毁轻微路段,村民们采用“人工垫平”的方式,高效快捷;缴格庄村、马家店村等里程长、损毁重的路段,则成为机械作业的主战场,车辆往返运输土方,挖掘机挥舞长臂加固路基。
庄园街道调配6台机械、20余辆三轮车,组织村民对秋收作物运输必经的核心主干道优先抢通。他们采用砂石、碎石分层铺垫压实冲毁缺口,对淤积严重路段采取“机械清运+人工清理”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清淤。该街道实行“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工作机制,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制定“一村一策”,将抢修任务细化到具体路段、明确到专人负责,每日汇总进展,动态调配人力物力。
杨础镇则多措并举守护果农“钱袋子”:迅速动员各村“两委”成员、党员和群众开展排涝工作,组织机械和人力清淤疏通排水沟渠;每村协调10—20吨水泥,调配挖掘机、农用车等设备,利用土方、砂石对泥泞严重路段进行临时修补;组织党员干部成立服务队,针对年老体弱、孤寡老人等缺乏劳动力的特殊群体,开展结对帮扶。
保驾护航
全方位守护“秋收路”
阴雨天气与繁忙农事叠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栖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以“防事故、保畅通、护民生”为己任,多维发力,为秋收生产筑牢道路安全防线。
围绕秋收季农村道路通行特点,大队针对栖霞8处苹果市场车流、人流密集的实际,量身定制“一市场一方案”,组织政府干部、警务助理、网格员组建“护农小分队”,在市场周边设置指示引导标志,实时维护通行秩序,让果农拉运果品的道路“通”起来、“顺”起来。
聚焦阴雨天气下农村道路风险点,栖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对事故多发、团雾频发路段开展“拉网式”隐患治理行动,累计整改平交路口隐患120余处;精准研判“一早一晚”务农务工出行高峰,动态调整警力部署,加大对三轮车、面包车等常见农用车辆规范行车的劝导力度;联合交通部门建立“每周联合执法日”机制,对超载货车严格落实“一超四罚”,抄告交通部门开展溯源倒查111起。
“我们还推进农村‘一村一栏一牌一喇叭’建设,组织民辅警开展‘田间课堂’式宣传12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通过路面警车喊话、农村大喇叭提示等方式,实时播报安全提示。”栖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路,连着民心,也关乎收成。在这场与时间的较量中,栖霞市干群携手,用担当和汗水在风雨中抢通一条条“暖心路”,也为全市百姓的秋收筑起一道坚实屏障。
“路修好了,心里就踏实了。”望着刚刚修复的路,苏家店镇的果农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当前,随着道路抢修工作的有序推进,栖霞市的“抢收保秋”进度正全面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