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0月13日讯 在黄渤海之滨的港城烟台,有一支历经67载风雨的地质铁军。从陆地到海洋,从找矿立功到生态守护,山东省地矿局三队(山东省海洋地质勘查院)作为省内唯一省属海洋地质勘查院,始终以“地质报国”的信念为引领,将探宝的钻机伸向蓝色疆域,在烟台这片山海谱写“耕海探宝、逐梦深蓝”的地质篇章,为海洋强市建设筑牢地质根基。
勘海寻宝,筑牢资源安全基石
1967年,三队地质人在黄县(现龙口)海域探明煤储量24.23亿吨,一举改写“胶东无煤”历史,为烟台建成北方重要滨海工业城市奠定能源底气。2017年,历时数年攻关的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详查项目探获金金属量562吨,造就中国唯一、亚洲最大的超大型海上金矿,成果入选当年“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从国内首个海域煤矿到海上巨型金矿,从莱州市9317万立方米地下卤水资源勘查到金矿资源远景区调查,构建起覆盖“探、评、采”全链条的海洋资源保障体系,为烟台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
挺身而出,守护蓝色生态屏障
在芝罘湾、丁字湾的潮间带,在养马岛、崆峒岛及毗邻海域,三队的蓝色航标灯始终闪耀。累计完成2600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1:5万海岸带地质调查、8900平方公里烟台海岸带1:10万综合调查,构建起重点海湾、河口的“海洋生态监测神经网络”。
创新实施的长岛“浅层地热能+”零碳示范工程,打造海岛供暖制冷全清洁能源系统示范标杆,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1.2万棵树;助力烟台市“山东黄渤海海岸带(烟台段)矿山修复示范工程”获批4亿元中央及配套资金,首创“陆海统筹”修复模式。连续两年荣获“山东省浒苔绿潮前置打捞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用科技力量守护着半岛的碧海银滩。
科技赋能,驱动产业升级引擎
世界纪录贴上烟台标签,自主研发的“探海1号”大陆架科学钻探平台的钢铁臂膀深入海底,创造全球海洋科学钻探全取心2843.17米纪录;自然资源部南黄海地球多圈层观测野外科学研究站的监测数据实时传输,为海洋灾害预警提供“地质慧眼”。三队自主搭建的浅海钻探技术体系填补国内浅海钻探装备空白,编制4项行业及地方标准,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先进适用勘查技术推广清单”和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首届“新动能百优科技成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预可研勘察到海上清洁能源工程勘察,三队累计完成涉海工程勘察100余项,为烟台港、龙口港等现代化港口群建设,以及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新兴产业布局提供了精准的地质支撑。
产研融合,激活创新发展动能
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涉海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形成海洋联盟,三队正在以开放姿态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烟台地质信息库整合地下水、地热、海岸带等监测数据,实现水资源管理“智慧化”。
从昔日的“地质尖兵”到今天的“海洋先锋”,山东地矿三队将继续弘扬“爱国奉献 开拓创新 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烟台建设海洋强市的征程中,勇当地质支撑“主力军”、科技创新“排头兵”,为打造蓝色经济新增长极贡献更多地质智慧与力量。
作者:山东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 张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