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以工代赈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烟台黄渤海新区高度重视,以“三强”“三新”为工作主抓手,扎实有效开展以工代赈工作。
强化新机制,明确新分工。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建立黄渤海新区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工作部门协调机制,由11个部门单位组成,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出台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以工代赈工作,出台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系统谋划制定年度以工代赈重点项目清单,各相关部门单位主动认领任务,积极抓好落实,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分工方案,细化年度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以工代赈方式工作盘子。
强化新政策,挖掘新岗位。积极开展政策宣讲,为准确把握政策,每季度组织协调机制单位、项目单位和建设单位,对国家、省、市以工代赈最新文件进行政策解读,通过线上加线下的方式进行互动式会议,不断提升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业务水平。加大岗位挖掘力度,与项目单位和建设单位共同对以工代赈岗位进行细化和规范,挖掘更多适合以工代赈的新岗位,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中,高效推动以工代赈工作向深、向细、向前发展。
强化新思路,探索新模式。促进就近就业创业,烟台黄渤海新区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农民增收,依托区域特色农副产品、文化旅游等资源,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充分挖掘黄渤海新区用工需求,为农民就近就业增收创造条件。鼓励培训机构在技能培训结束后,帮助学员利用所学技能拓展就业、创业渠道。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应培尽培、愿培则培、需培就培”的原则,全面实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更多的培训力量向农村地区倾斜,将职业技能培训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在农村设置培训点,利用劳动保障中心、村委会议室等培训场所,开展灵活多样的“靶向”短期技能培训,共计组织各项专业培训9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