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2月23日讯(记者 王向荣 许加薇)12月23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烟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姜瑞发布了我市“十三五”时期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情况。
坚守民生之本,推动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我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2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0%以上,培训城乡劳动者3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市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支出就业创业政策资金4.9亿元
市政府先后出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行动方案、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意见等10余个文件,围绕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应对疫情冲击,推出降费减负、援企稳岗、鼓励创业等一揽子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支持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构筑起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政策体系。
强化就业资金保障,市县两级将促进就业资金和公共就业机构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支出就业创业政策资金4.9亿元。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降低政策门槛,累计为8584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9亿元。完善和落实稳岗补贴政策,疫情期间创新实行“免申报发放”,“十三五”累计发放8亿元,惠及企业3.4万户,有力支持了企业稳岗。建立完善失业动态监测、预警和预防调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化解了失业风险。
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持续深化创业型城市建设,构建文化引领、平台支撑、能力提升、服务助推“四位一体”的大众创业服务机制,2个县市区、6个乡镇获评省级创业型城市和乡镇。建成各类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73处,其中,国家级创业平台2家,省级创业示范平台10家,市级创业示范平台16家,累计服务1.6万余人创新创业,培育、孵化创业项目3500个,带动就业13.5万人。其中,服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180余人,服务创业大学生5984人。开展“创业在烟台”主题宣传,举办创业大赛,选树创业典型,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强化创业服务,建成了烟台市创业大学,定期举办“创业训练营”等特色培训,免费培训创业者10.8万人。
统筹重点群体就业
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基层成长、就业见习和“三支一扶”计划,定期举办重点高校毕业生推介会、驻烟高校双选会等专项招聘活动,年均就业高校毕业生4万人,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716人,涌现出“全国十大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王辉等基层就业典型。健全4050、低保人员等9类困难人员就业登记和长效援助机制,落实扶持政策,发放社保和岗位补贴1.8亿元,帮扶3.2万人稳定就业,申报援助的26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扎实开展就业扶贫,分类施策扶持就业,2018年以来帮扶21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加强与德州、重庆巫山就业扶贫协作,赴两地举办招聘会87场,发布岗位3万个,实现就业1125人。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推行技能等级企业自主评价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改革。创新培训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发布重点产业培训、一般性培训、劳动者需求和培训机构“四项目录”,推行企业提单、政府列单、劳动者选单、机构接单、财政买单“五单培训”,深化拓展线上职业培训渠道,免费培训24.7万人次,劳动者技能水平显著提升。争取国家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培训项目试点,与京东、滴滴签订培训协议,帮助劳动者提升新工作技能,扩大我市新就业形态规模。开展万名技工技能竞赛,代表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两个项目国家集训基地落户烟台,培养金银牌选手各1人,总成绩居全省第一。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68.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29.6%,缓解了就业结构性矛盾,有力支撑了制造业强市建设。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坚持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两手抓,市县两级均整合成立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定期组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重点产业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服务,年均组织招聘会300余场次,为上万户企业、20万劳动者提供服务。今年疫情期间,人社部门第一时间开行“返岗直通车”,通过包车、包机、包专列,为195家企业接回员工2万人,协助富士康、巨涛海洋工程等重点企业招工4.6万人,保障了企业复工达产。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牵头制定《公共就业服务中心设施设备要求》等国家标准,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省级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探索特色职业指导服务,创立的“韦一工作室”成为国家级首席职业指导室。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建成北方首个、山东唯一的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连续6年举办中国人力资本论坛,全市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0家,产值超过50亿元,“十三五”期间共为10余万家单位和270万人次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