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7月6日讯(通讯员 包明华) 仲夏时节,走进烟台海阳市方圆街道北城阳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70多亩的露天蓝莓基地,一株株翠绿的蓝莓连绵成片,一串串蓝紫色的果实缀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从端午节前后,蓝莓陆续成熟,吸引着周边大批商贩、游客订购采摘,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增添了一条新渠道。
“今年是露天蓝莓首次挂果之年,对我们来说是个丰收年,预计今年露天蓝莓将带来30万元左右收入。”北城阳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军向记者分享着他丰收的喜悦。
北城阳村位于海阳招虎山脚下,得天独厚的地理、土壤、气候等优势条件让生长在这里的蓝莓品质格外优越。过去,囿于传统农业思路,在这片土地上,村民们多是种植传统作物,经济效益不高。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早在2010年王洪军便带领村两委成立了北城阳果蔬合作社,发展大棚蓝莓种植,2019年北城阳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露天蓝莓种植,通过几年摸索,蓝莓种植总面积从当初的1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亩。品质和产量也在不断提高,今年预计总产量可达4万斤左右,蓝莓产业成为了北城阳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致富“法宝”。
在蓝莓基地里,让人喜悦的不仅是硕果累累的蓝莓,还有基地内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蓝莓从除草、剪枝到采摘、装盒,吸纳了不少村民就近务工就业。
“我们在基地干活每天收入100元,既能照顾孩子和老人,又能增加收入,同时还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不仅能收''租金''还能挣''薪金'',日子过的一年比一年红火!”村民程元兰告诉记者,像她这样,搭上发展蓝莓种植业的“顺风车”,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村民就有几十人。
王洪军向记者介绍,北城阳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是进园务工让村民“挣薪金”,二是土地流转让村民“收租金”,小小的蓝莓让村民们从传统农民变成新型职业农民,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目前,北城阳村的蓝莓共有绿宝石、薄雾、莱格西、蓝丰和蓝金等十几个品种,因选种优,果实品质高、口感清甜可口等特点,优先抢占了市场,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外商前来订购。
为扩大北城阳村蓝莓走出的步伐,王洪军还与电商、物流等销售客户合作,采取网络营销、定向采购、定制配送等方式,依托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北城阳村蓝莓原产地直发,打造“北城阳村蓝莓”品牌。
“下一步,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领下,我们将继续把蓝莓产业做大做精,通过延长产业链拓宽蓝莓产业发展之路,建立蓝莓深加工园区,开发蓝莓系列产品,加快发展蓝莓+旅游,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转变。同时,进一步吸纳更多周边村民加入蓝莓产业发展中来,让蓝莓真正成为村民的脱贫致富果。”王洪军如是说。如今,小小蓝莓已发展成“大产业”,正带领着北城阳村村民在小康路上蹄疾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