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5月29日讯(通讯员 徐凯丽)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看似是微不足道,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早在2018年10月,烟台市莱山区就选取了祥隆广场、黄海明珠山庄小区、永铭中学作为试点单位先行先试,通过市场化运作招标专业垃圾分类企业,按照垃圾四分类模式展开试点工作。如今,试点已近两年,莱山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如何?记者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莱山区发放家庭分类垃圾桶1798个、垃圾袋约4.5万卷,投入分类垃圾桶536个,成效显著。下一步,莱山区将分“三步走”,三年之内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效果明显,垃圾分类试点参与率达到90%以上
“搞垃圾分类以后,我们这小区环境好了不知道多少。”家住黄海明珠山庄小区的居民孙先生,提起垃圾分类,不住地竖大拇指。作为莱山区的三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之一,2018年10月以来,黄海明珠山庄的垃圾分类工作在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运营企业、物业及业主们的通力合作下开展得有声有色。
目前,黄海明珠山庄小区共建设二分类厨余、其他桶站78套,四分类可回收桶站5套,智能发袋机2台。为了更加方便居民完成投递工作,分类垃圾桶设置刷卡和扫码两种开盖方式,还为居民提供足够的二维码贴纸,居民可将二维码粘贴到垃圾袋上进行扫码投递。除去社区的智能四分类垃圾箱与智能二分类垃圾箱,为了方便居民生活,运营企业还每月为居民提供两卷可降解垃圾袋使用,居民可以直接在智能发袋机上领取。为了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采用积分奖励政策,居民日常垃圾分类产生的积分可用于小区物业费用抵扣、水电费抵扣、商铺购物以及网上商城预约兑换,非常方便。
莱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海明珠山庄小区作为莱山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单位,通过政府招标形式引入垃圾分类专业化公司进行运行,垃圾分类采取全智能化、市场化模式,从宣传到运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从居民源头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企业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并最终进行分类处理,目前来看,效果非常明显。不仅仅是黄海明珠山庄小区,在其他两个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同样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在黄海明珠山庄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对于每位居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综合执法局、社区几乎天天都在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确实是人人都知道。”居民周女士说。从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莱山区累计发放垃圾分类指导手册2.7万份,发放家庭分类垃圾桶1798个、垃圾袋约4.5万卷,设置各类宣传牌476处,组织各类主题活动80次,垃圾分类试点知晓率达到95%以上,参与率达到90%以上。
措施到位,完善优化运行体系并建立奖励机制
宣传工作到位,居民积极参与,为生活分类试点工作开了个好头。如何让生活垃圾分类深入人心,由点到面普及开来,还要有相应的保障和服务措施。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莱山区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和人员配置。投入资金200万元,设置智能二分类垃圾箱92套、可回收与有害垃圾回收箱5套,垃圾箱积分兑换一体机6套,投入分类垃圾桶536个,配备垃圾分类管理人员21人,配套小区垃圾转运车、可回收有害垃圾专用车辆及清运车共5辆,建设厨余垃圾分拣站1座、可回收垃圾分拣站1座。
围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4个主要环节,莱山区不断完善和优化运行体系。可回收垃圾由企业运输至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依托现有处理体系,统一运输至餐厨垃圾处理厂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发电厂分类处置;有害垃圾运送到具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资质的专业企业处理。试点运行以来,日均产生垃圾总量2900公斤,其中可回收垃圾75公斤、厨余垃圾800公斤、有害垃圾5公斤、其他垃圾2000公斤。
为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莱山区还建立奖励机制。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居民电子积分账户,累计发放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智能卡2518个,鼓励引导居民通过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物品,提升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强化督导考评机制,制订详细的分类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定期对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向企业核拨经费及评选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标兵单位的依据,提升市场化运作企业服务水平。
莱山区还精心组织考察调研,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先后两次到杭州、上海等地学习垃圾分类工作经验,为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经验。2019年以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司、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上海长宁区、淄博张店区、泰安宁阳县等上级部门、兄弟县市区先后到莱山区视察交流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
全面部署,三年之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
今年7月1日起,烟台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将开始施行。已经先行一步的莱山区,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有哪些规划和安排?
据莱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莱山区将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组织体系。认真学习贯彻烟台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意见,成立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工作推进组,制定符合莱山区特点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特别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完成时限,坚决按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
进一步理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流程,总结前期分类试点工作经验,根据《烟台市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经验,通过“试点先行”“典型带动”“分期、分批实施”等措施,力争2年左右时间在全区分阶段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第一阶段:试点先行阶段(至2020年底)。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组织体系架构,配套设置垃圾分类后的基础转运、处置系统。在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先行全面铺开,覆盖率100%。将医院、学校、银行、商业综合体、养老机构等公共机构行业划分为独立“条线”,与机关事业单位同步推行,覆盖率100%。按人口比例选取一定数量居民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覆盖率达到10%左右。同时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组织体系架构,健全政策性文件规范,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等达标。
第二阶段:逐步推广阶段(至2021年底)。对区内生活垃圾分类进行推广,将更多居民社区及沿街商铺等各行业“条线”纳入垃圾分类参与范围。同时选取部分农村村居,以干湿分离为主,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至第二阶段结束,全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运转更加成熟,具备更强的厨余垃圾末端处理能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比例超过50%,沿街商铺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比例达到5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1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三阶段:全面覆盖阶段(至2022年底)。在巩固前两阶段工作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科学、合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全面覆盖。至第三阶段结束,全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达成广泛共识,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健全,莱山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公共场所、医院、学校、银行、商业综合体、沿街商铺等各行业“条线”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在稳步推进的同时,莱山区将进一步强化宣传指导和监督考核。加大宣传力度,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建设生活垃圾分类专业指导队伍,开展各行业分类指导,加强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规范、操作等知识培训,引导各行业科学落实垃圾分类指标任务。同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考核队伍、工作机制,对各领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管考核,以严管促落实,力争在全市率先完成生活垃圾分类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