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7月4日讯(记者 孙子研)7月4日至6日,2025海参产业(烟台)博览会暨海洋食材展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火热举行。这是一场集产业对接、消费体验、品牌推广、趋势洞察于一体的高规格行业盛会,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海参全产业链企业参展,打造“看产业、推新品、对接全渠道”的交流合作平台。
记者在展会现场深入采访多家参展企业,感受到海参产业从源头育苗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革新,正持续释放澎湃动能。
作为行业代表,来自辽宁葫芦岛的大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无疑是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公司总助刘美月介绍,大润水产是国内首家集海参苗种研发、苗种培育、海参养殖、饲料加工销售、成品海参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闭环产业链综合型民营企业。
“我们拥有3家育苗厂,占地超过4300亩,饲料厂年产能达6万吨,预计2025年还将翻番。”刘美月表示,企业核心养殖区位于北纬41度的冷水优质水域——葫芦岛龙背山生态养殖区,年养殖成品参超过300万斤。“冷水、低温、慢生长”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刺参肉质厚实、韧性好、营养密度高的独特优势。
此外,公司以自研饲料技术结合引进日本益生菌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海参品质。其“合参舫”品牌海参以高泡发率、营养保留完整在市场上获得广泛认可。
在产业拓展方面,大润水产启动“北参南养”模式,在福建等地建设1300亩联合养殖区,实现苗种与饲料联动销售,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公司还加快布局终端市场,正从目前的5家线下门店拓展至2025年目标的100家,构建起从原产地到消费者的直供通道。
“参加这次参博会,不只是展示产品,更是交流学习、链接资源的机会。”刘美月说,“我们希望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进行深度交流共谋发展。”
在养殖理念上,烟台本土企业东宇海珍品有限公司展现出坚守与创新的融合。产品经理李铁鹏介绍,烟台东宇海珍品有限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 “自然生长” 的底播养殖模式,不投喂、不用药,周期长达4至8年。
“烟台的海水质量高,但海底多为沙滩,我们往海里投放石头,一年后石头长满藻类再投放参苗,打造成适合海参栖息的生态环境。”他说,这种生态环境孕育出的海参体态饱满、营养成分富集高,受到消费者青睐。
烟台东宇海珍品有限公司依托东宇国家级海洋牧场,年产干参3万斤、鲜参100万斤,2015年起通过有机海参养殖与有机海参加工双认证,2020年成为首家获得“烟台海参”品牌地理标志使用授权的企业。
在展位上,东宇展出从原材料到终端消费的系列产品,包括海参酒、预制菜、保健食品、护肤品等20余款,展现了企业持续向精深加工延伸、向消费端拓展价值链的发展思路。
本届展会的举办,为行业发展注入了“烟台力量”,也让更多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实现精准对接、互补协同。从海底育苗到终端消费,从模式创新到品牌建设,一幅海参产业链协同升级、全域融合的新图景正在加速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