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4月10日讯(通讯员 王朋祥 刘作华 隋洪颉) ?近年来,烟台海阳龙山街道坚持“软件做硬,硬件做实”的原则,紧紧围绕脱贫指标,从贫困户帮扶到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扶贫产业开发,多措并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61岁的刘炳文是龙山街道斜山村的贫困户,年轻时因为意外,失去了左手,年迈的母亲又有病,常年需要药物维持,这让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刘炳文一家摆脱了贫困,日子也越来越好。刘炳文说:“办事处和村的领导对我特别照顾,不定时给我送生活用品和药,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实实在在的温暖。我本身是个残疾人,现在村里还给我安排了简单的活,也有了收入,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这些贫困户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龙山街道坚持疫情防控和扶贫两手抓、两不误的原则,积极开展书记遍访,落实“双帮扶”责任,对辖区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摸排,建立疫情期间问题台账,逐一落实解决。同时开展了“防疫情,送温暖”活动,安排专门力量定期给贫困户发放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龙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胡海宁说:“我们针对无法离村的贫困劳动力,增加扶贫公益专岗进行兜底安置,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贫困户收入造成的影响。”
龙山街道迟家庄村是一个拥有百十户人口的小村,也是烟台市级贫困村,为了提高集体收入、为村民增收,去年在龙山街道党委的扶持下,村里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了40亩地种植黑玉米,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也给村里增加了近五万元的集体收入。龙山街道迟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迟占新告诉记者,“2019年我们村种植黑玉米,由于去年天气有点干燥收入一般,今年预计再增加20亩的数量。”目前,龙山街道有丛上村、新平村、迟家庄村三个烟台市级贫困村。近年来,丛上村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对全村进行基础环境打造,为贫困村摘帽打下良好基础,下一步龙山街道将继续结合几个村的特色,发展特色产业,真正带动村庄脱贫致富。龙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胡海宁表示,“以贫困村迟家庄村为试点村,以点带面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浪潮,为今年稳定脱贫注入新动力。同时计划对三个市级贫困村进行基础设施再升级、再打造,保障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