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时刻1月12日讯(融媒体记者 王向荣 贾楚航 李刚)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6件268人,严惩毒品犯罪,严惩贪腐犯罪,建设智慧法庭……在1月12日上午举行的烟台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江敦斌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回顾了全市法院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江敦斌介绍,2019年,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着力保障经济发展,着力促进法治建设。一年来,全市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48305件,审执结153442件,法官人均结案274件,同比分别上升19.13%、23.75%和18.1%。其中,市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3994件,审执结14124件,法官人均结案196件,同比分别上升16.37%、17.36%和24.05%。
服务大局,依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年,全市法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盯“走在前列”目标,依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760件。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6件268人,对93名被告人判处五年以上刑罚;审结杀人、抢劫等暴力犯罪和盗窃、诈骗等侵财犯罪案件2115件;审结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306件,审理了涉案金额达2.8亿元的王某刚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审结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案件291件,审理了涉毒200余公斤的周某等贩卖、运输毒品案,保障全省三年禁毒人民战争顺利推进;审结贪污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43件。
为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开通涉“海上世界”“幸福新城”等重点项目案件绿色通道。建立院领导联系商会和民营企业机制,实地走访民营企业142家,与相关部门建立涉民营企业纠纷化解、风险防范等工作信息共享机制,用精准的司法服务营创法治营商环境。发挥商事审判职能,审结一审商事案件44100件,全力保障经济发展。服务对外开放,依法保障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建设,建立自贸区内涉税争议处置机制,审结涉外案件110件,办理司法协助57件,助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助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配合开展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旁听庭审活动,完善发布白皮书、联席会议等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增强法治共建合力。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191件,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1805件。
司法为民,强化便民举措保民生
这一年,全市法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强化便民利民举措,全面推开跨域立案,设立专门服务窗口,跨域立案100件;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自助立案,受理网上立案申请98242件;落实司法救助政策,为854名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1244.63万元,为132名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586.07万元。
强化民生权益保障,发挥民事审判职能,审结一审民事案件33341件。通过家事案件“温情审判”、“道交一体化处理平台”等方式,办有温度、有速度的案件。高度关注涉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项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领域纠纷,审结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征收补偿等涉“三农”案件280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审结涉及资源保护、环境污染案件132件,建设昆嵛山生态环境保护巡回法庭,被省法院确定为全省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
强化胜诉权益兑现,深入开展“一清理两打击”“暖心冬日”执行大会战等专项执行活动,集中开展涉民生、涉民营企业、涉金融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执结各类案件48942件。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法院公信
这一年,全市法院不断深化司法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职责清单清晰明了,让法官集中办理审判核心事务,独任法官、合议庭直接签发裁判文书案件占99%以上,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强化审判监督,常态化开展办案质量检查,实行改发案件双向沟通交流、典型案例集中发布等机制,加强对“四类案件”的监督管理,二审改发案件全部经由专业法官会议研究,建立有效的审判监督体系。
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加强诉前调解工作,组建诉前调解团队56个,诉前调解纠纷14125件。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认真落实“一次办好”改革举措,优化诉讼引导、立案受理、自助服务、调解速裁等功能区设置,配置云柜、自助查询机、文印一体机等自助服务设备,建设24小时法院5处,为当事人提供便捷诉讼服务。完善内外联动的诉讼服务机制,将保全送达、委托鉴定、材料收转等辅助性工作向诉讼服务中心集中,推行卷宗扫描等辅助事务外包,实现诉讼服务集约化、社会化。
建设智慧法院,实现电子送达、电子卷宗、智能化庭审、互联网法庭。搭建电子送达平台,通过语音送达、短信送达、电子邮件送达、网络公告送达等,实现电子送达5566次。建设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系统,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应用讯飞语音转文字系统,配置电子卷宗签名板等工具,实现庭审环节电子质证、电子签章,打造智能化庭审。开通互联网法庭,当事人通过手机刷脸实名认证后,借助远程视频系统参加庭审,让“足不出户打官司”成为现实。畅通“互联网+司法公开”途径,上网公布裁判文书78642份,常态化开展庭审直播14983场,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
江敦斌在报告中表示,2020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