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烟台市滨海路解除禁摩政策
胶东在线消息 问题编号为1268906的网友留言建议:尊敬的烟台市相关部门:作为热爱这座城市的一员,我对滨海路的禁摩政策存有疑虑。滨海路作为烟台重要的观光线路,承载着市民休闲、游客游览的多元需求。然而,自2022年7月实施的禁摩政策以来,摩托车骑行群体被全面限制,这一“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不仅忽视了市民的合法出行权益,也削弱了城市包容性。在此,我恳请相关部门重新审视禁摩政策,探索更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路径。
一、禁摩政策的矛盾与民生诉求
合法骑行者的权益受损。摩托车作为国家认可的合法交通工具,车主依法缴纳购置税、保险并考取驾驶证,理应享有平等的路权。然而,当前滨海路禁摩政策将合法骑士与非法改装、扰民行为混为一谈,导致守法市民因少数违法行为被迫承担出行限制的代价。
政策逻辑的片面性。禁摩的主要理由包括“减少交通事故”和“维护旅游城市形象”。但数据显示,交通事故的主因多为超速、改装、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而非摩托车本身17。例如,2024年烟台交警查处案例中,违法行为集中于非法改装、无证驾驶等,合法骑士并非问题根源1。若仅因管理难度而全面禁摩,实为“以禁代管”的懒政思维。
民生需求的忽视。摩托车是许多市民通勤、短途出行的刚需工具,尤其对中低收入群体而言,其经济性和灵活性无可替代。参考2017年莱阳“禁电”争议,简单禁止反而引发民众对政策合理性的质疑,甚至激化社会矛盾2。民生政策需平衡秩序与需求,而非以牺牲部分群体权益为代价。
二、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
区分合法与非法,强化执法针对性。针对“炸街”、非法改装等扰民行为,应加大执法力度,而非全面禁行。例如,2024年烟台交警对非法改装车辆罚款500元并责令恢复原状的做法,已有效震慑违法者1。同时,可借鉴“小目标”车辆整治中的“五选一”柔性执法,通过教育劝导提升骑士守法意识。
分时段、分路段管理。滨海路作为旅游线路,可在高峰时段(如节假日)限制摩托车通行,或划定部分骑行友好路段(如非核心景观区),既保障市民权益,又减少对游客的影响。类似策略已在多地景区成功实践。完善配套设施与骑行文化引导。增设摩托车专用停车区、安全提示标识,并联合骑行社团开展文明骑行宣传。例如,烟台交警曾对合规骑士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其“低速降噪”,此类正向激励可推广至更多群体。
三、城市治理应彰显温度与智慧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秩序井然,更体现在对多元需求的包容。郑州暂缓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听取民意的做法,值得烟台借鉴2。滨海路禁摩政策若持续“一刀切”,不仅违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也可能抑制旅游消费——摩托车骑行本是滨海旅游的特色体验之一,合理引导可转化为城市文旅新亮点。
城市治理需在安全与便利、秩序与包容间寻求平衡。我们呼吁烟台市相关部门:
重新评估滨海路禁摩政策,召开听证会听取市民意见;制定分级管理方案,区分合法骑行与违法行为;加强执法与教育并重,推广柔性管理措施。让政策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方显城市管理的智慧与担当。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回复:您好:来信收悉。对于您来信中咨询的情况,现回复如下: 滨海路沿线实施摩托车限行的措施,是公安交警部门为加强市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保障旅游观光线路交通畅通,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结合民意反应较强烈的热点问题,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确定实施的管理措施 感谢您对交警民意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