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烟台美丽乡村
胶东在线6月29日讯(记者 于虹萱)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愈发成为美丽宜居乡村。近期,烟台市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在6月25日“网上民声嘉宾访谈”市农业农村局专题直播节目中,一些网友反映的农村环境整治问题得到了现场嘉宾的针对性回复。
因地制宜 维护乡村环境
北方农村常与瓦房、柴草、土炕等息息相关。有网友反映,为了迎接新农村文明建设检查,政府要求农村住宅周边不得堆放柴草,而是统一运送到远离村庄的集中堆放点,以此加强卫生整治,而在农村居住的老人,每天三顿饭就要从远处背柴草回家,“不得堆放柴草”的规定未免有些不太实际。
“农村住宅周边不得堆放柴草”的规定为何设立?据董仁浩讲述,一方面,解决农村公共空间里的柴草乱堆乱放,有利于村庄街巷干净整洁、环境美化,提升观赏性;另一方面,房屋周围大量柴草的堆积,存在安全和卫生的双重隐患。
面对老年人无力从堆放点搬运柴草的实际情况,董仁浩阐释说:“要从老百姓的生活习惯、村庄的村形、区位出发,比如村庄是平原村还是山区村,就要分别通盘考虑。如果说集中堆放点远了,老百姓不方便,也可以在自己的平房顶上、平台上堆放;如果说家里只有孤寡老人了,就是不便利,也可以在家门口把柴草规整一下。”在此过程中,村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以人为本,尤其要关爱、关心老年人;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同时,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尹鹏强调:“只要不是乱堆乱放,都是可以放的。”尹鹏举例在督查时遇到的实际情况说,有些村民家里的柴草摆放得既规矩又整齐,像艺术品一样赏心悦目,但有些村民堆放的柴草十分凌乱,甚至挡住了道路,而柴草整治的主要对象就是后者。“另外,解决柴草乱堆乱放的问题,还要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尹鹏说。
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久战
老百姓对人居环境的高要求,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然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网友反映,2021年春节前,镇政府大力整治村里的环境卫生,几乎是从根本上清理了存在几十年的垃圾围村问题。然而仅仅三个月时间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又卷土重来,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像一阵旋风,强烈但却短暂。
董仁浩在节目中说,目前,村里的垃圾往村外丢、往城外扔的现象在个别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现在,我们暗访整治的重点也是盯着这个问题,我们更注重向村外周边延伸的环境卫生,把村内和村外一起检查,扩大检查的范围,也会把这些问题逐步地解决。”
此外,董仁浩还提到:“人均环境整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这项工作是同步推进的,市里今年又部署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工作,包括垃圾箱的设列、保洁员队伍和垃圾的清运治理等等。现在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开始开展了,通过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考核办法,希望把这项工作不断地、持久地坚持下去。”
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的协同发展,需要不断帮助农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保护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因地制宜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才能建设好美丽宜居的烟台乡村,才能促进烟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复审:宋君
终审:孙玲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