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修昌:一名老党员的电力情怀
胶东在线6月23日讯(通讯员 刘中蕾 张维康)刘修昌,祖籍山东威海,今年93岁高龄,61年的党龄。从解放军战士到供电公司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刘修昌始终不忘入党初心,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打造坚强电网,历经烟台电网发展史中的多个重要转折点,在与“电”结下深厚情缘的同时,他也见证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烟台电网逐步从微弱走向坚强,老区百姓悉数用上电灯,迎来了美好的新生活。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刘修昌出生于1928年,从童年到青少年,都在颠沛流离的战乱和饥寒交迫中度过。18岁那年,他到胶东兵工厂总库负责运输弹药。枪林弹雨中,1949年10月1日,刘修昌和许多饱经沧桑的人们一起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对未来的新社会、新生活充满无限向往。常有人问刘修昌:“你不怕牺牲,不怕挨枪子儿吗?”他笑着说:“哪有人不怕死呢?”只是更加明白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捍卫新中国的安全,是一个中国人的光荣。
当刘修昌打开抽屉,看到里面整齐叠放着的、已经泛黄的奖章和证书时,他总会眼带泪花,抚摸着那些证书,凝视良久。这是对苦难岁月的回顾,对血泪交织过往的回忆,更是对逝去战友的追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刘修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党的领导下,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早已不是当年的落后模样。看到后辈们能生活在富足的和平年代,刘修昌由衷地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早早就成为一名党员而感到自豪。
勇担使命 不忘初心
说起入党,刘修昌不由地回想起1960年。那一年,为配合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刘修昌从部队转业到淄博干校参加学习,在那里,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只有跟着党走,才能创造更好的日子,于是他提出了申请,决心加入党组织。1960年5月,因为工作积极、表现突出,刘修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全班40多位同学,包括他在内,只有3人获批入党。
毕业一年后,怀着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身为党员的责任感,刘修昌来到烟台,入职烟台电厂。回想过去,农村里的老百姓大多还是点煤油灯。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一来,就是一辈子。在烟台电厂报到后,他在外线组呆了一段时间,当发电运行工,学会了当时困难到“成功一次就可以评到工程师”的“并车”技术。
1971年10月,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各方面用电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3县1市的工农业电量的增加,烟台地区扩建6000千瓦发电机组,在这其中,电力人的艰辛不言而喻。但作为一名宣誓“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党员,看到电网从无到有,老百姓生活日渐向好,刘修昌感受到更多的还是激动、欣慰。
红色精神 代代传承
电力是先行官,只有电力发展了,经济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1975年,随着电网的发展,一项新的挑战摆在刘修昌面前——为保障电力物资供应、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烟台供电公司建立物资供应中心,经过研究,领导决定将这项任务交由刘修昌负责。
物资质量是物资管理的关键核心,电力企业物资保障更是事关电力工作者生命安全和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电力供应的大事。刘修昌深感责任之重,那几年,他跑工地、调配货,千方百计保供应。
1983年,刘修昌从烟台供电公司光荣退休。一个党员退休了,还有无数个党员前赴后继投身电网建设。退休后,刘修昌无时不在关注着电网的发展,每当他看到电网发展迎来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越,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他都由衷感到高兴。他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哺育下,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复审:宋君
终审:孙玲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