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播操到鬼步舞 课间操“另类”一点又如何?
作者:邹少菲
近日,一则小学校长带领学生课间跳鬼步舞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关注。视频中,伴随着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学生们跟着校长一起跳起潮流舞步,充满活力。据介绍,这个“另类”的课间操,不仅让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变好了,连教学质量都得到很大提升。不少网友称赞说:“这样的教育方式太棒了”“好校长,孩子就应该这样阳光”。
长期以来,广播体操一直是课间操的标配,但是一成不变的形式,让课间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任务,甚至一种负担,不少学生不认真做,敷衍了事,还有些学生为了逃避课间做操,躲进卫生间。这大大降低了课间操锻炼身体、提振精神的作用。
孩子的天性是阳光、活泼、喜欢新鲜感的,街舞元素的融入让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积极参与,展现自我。课间操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成为释放个性的舞台。而对于边远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没有城里的各种舞蹈培训班,学校的课间舞让他们也能紧跟潮流,学到一门才艺和特长,让他们更加积极,更加自信。
课间街舞火了,有网友建议全国推广,但如果这么做,其实又走回了广播体操的老路。课间操的形式不是唯一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各有特点,可以是广播操,可以是街舞,也可以是武术。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课间操也得到了学生的喜爱,比如东北的扇子舞,内蒙的蒙古舞,这都是很好的探索。课间操的形式是哪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热情、展现他们的风采、锻炼他们的身体、减缓他们的压力。因此,各学校需要因地制宜,找到让学生乐在其中的项目,让学生们享受到课间操、享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
更懂学生,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目前,通过丰富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的共识。从广播体操到鬼步舞,不仅是课间操的形式变了,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要走向正规,也要打破常规,只要学生喜欢,只要效果出色,“另类”一点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