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委员:抓好社区诊所建设 完善社会医疗服务

胶东在线1月11日讯(记者 许加薇 李俊锋)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型医院时常人满为患,但不少普通患者的“小病”其实并不需要到大型医院就诊。结果既造成大型医院的诊疗效率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普通患者到大型医院就诊又增加了不必要的困难和麻烦。据有关机构数据显示,三级医院65%的门诊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均可分流到社区卫生机构。山东贝格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杨平委员表示:促进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格外重要,让小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便捷而又及时的治疗,缓解就医压力,从而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的医疗服务能力。
“在很多小区里都有社区诊所,众多社区诊所在便民医疗服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的诊所还有很好的口碑,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认可。现在大部分头疼发烧之类的常见病不需要去大型医院折腾,在社区医院就能得到妥善治疗。”杨平委员提议,按照“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的指导原则,希望医疗管理机构利用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社区诊所的作用,让社会医疗得到有效补充。并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会逐步扩大和完善。
杨平委员对记者说:“有不少人认为,社区医疗机构门可罗雀,而大医院里病人摩肩接踵。但经过我的调研,发现很多社区诊所深受欢迎,就诊的患者也不少,他们也都有意愿被冠以‘社区医院(诊所)’的称号,以便更好的服务社区。”同时,杨平委员调研后发现,社区医疗机构的上门服务功能深受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病人的欢迎,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更有意义。“结合一系列走访调研,我认为诊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区居民医疗保障将大有裨益!”杨平委员说。
对于如何抓好社区诊所建设,杨平委员建议首先应该制定规范标准,分级标准要考虑营业面积、科室设置、卫生技术人员的因素。例如服务1000户以下的为一级社区诊所,服务2000户的为二级社区诊所,服务范围3000户以上的为三级社区诊所,达到一定规模和医疗水平的可以赋予“社区医院”称号。
其次是排查私人诊所,经过自愿报名后,再经过调查、考核后筛选出部分诊所作为社区医疗机构挂牌的选择对象。凡是持续经营5年以上的诊所,治疗水平高、经过民意调研有信用的,在考虑其他考核因素后,均具备冠以各级“社区诊所”名号的条件。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我们的相关管理部门对社区医疗机构授权服务范围,定期检查指导。检查指导可以是大型医院对社区医院,社区医院对社区诊所,这也能理顺转院分级治疗制度,逐级做好监督检查。”杨平委员说。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杨平委员提议药品、医疗用品的采购可以利用政府采购平台,降低医疗材料和药品的进货价格,并且保障进货渠道。同时,出台具体政策,鼓励专家在完成基本医疗服务之后的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兼任或应聘社区坐堂行医,满足更多患者的求诊需要。抓好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工作,让广大市民乐于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