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0月23日讯(通讯员 于秀慧 杨林 张俪馨)2025年10月22日下午,秋日的阳光透过明净的窗棂,温柔地洒在南通路小学2021级4班的教室里。家长代表杨老师带着满腔热忱与鲜活故事走进课堂,以《学习的意义是什么——答案藏在历史里》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堂暖意蓉蓉的成长课。
没有繁琐的课件,没有枯燥的说教,杨老师只凭五个穿越历史的动人故事与一场场亲切互动,让整个教室都浸满了温暖与向上的力量。
课堂刚开启,杨老师就笑着拉起家常,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老师小时候最爱玩悠悠球,还喜欢收集干脆面里的水浒英雄卡!”随即又笑着问起同学们的课间活动。“我和同学玩跳绳!”“我们会一起看科普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分享,你一言我一语的,师生间的陌生感瞬间消散。

当杨老师抛出“大家觉得学习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时,“为了考大学”“爸妈让我学的”等朴实回答接连响起。这时,杨老师轻轻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 从小学成绩中等的普通学生,到考上中国海洋大学,再赴周恩来总理曾学习过的日本筑波大学攻读硕士、博士,最终回国投身教育事业。“学习从不是单向的任务,而是我们和自己、家庭、国家的双向奔赴呀。”温柔的话语,悄悄在同学们心里埋下思考的种子。

随着课堂深入,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徐徐展开。讲到宋濂寒夜抄书时,杨老师轻声问道:“如果是你们,看到墨水结冰了,还会坚持抄下去吗?”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有人说 “会等天亮”,也有人坚定表示 “要像宋濂一样守信用”。
聊到左宗棠 68 岁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时,有同学睁着好奇的眼睛追问:“杨老师,他为什么一定要去呀?”“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西域咽喉’,守护土地需要真才实学做底气,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杨老师的解答,让同学们恍然大悟。而鲁迅弃医从文以文字唤醒国人、钱伟长为报国从 “偏科生” 逆袭成科学家的故事,更让不少同学悄悄红了眼眶,慢慢读懂 “学习能唤醒精神、能为国家出力” 的深意。

杨老师通过5个小故事,让孩子们理解了从个人到国家,学习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意义,个人命运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相信孩子们也通过这堂别样的历史课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答案,希望孩子们都能够朝着自己的心之所向,在学习之路上行稳致远。
下课铃临近时,杨老师起身带领全班同学齐声诵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清亮的声音在秋日的教室里久久回荡。

这场家长进校园活动,没有华丽的形式,却用最真诚的分享与互动,让同学们在秋日课堂里读懂了学习的意义,更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向上、向暖的种子,静待未来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