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艺
可以引起发高烧、红眼睛、拉肚子,没有预防的疫苗,也没有治疗的特效药,起病急、传染强……这些描述听起来确实让人心头一紧,但请先别恐慌,腺病毒感染虽然“来势汹汹”,却可防可控,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个听起来有点“猛”的病毒吧!
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并不是一种新型病毒,早在1953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患者手术切除的扁桃腺样组织时就首次分离并命名了它。它属于腺病毒科,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无包膜”的特点意味着它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对较强,比如能抵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在室温、水或物体表面也能存活较长时间(数天至数周)。腺病毒不是单一的一种病毒,而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家族”。目前,经过科学研究确认,腺病毒有A到G共7个亚属,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腺病毒型别被发现,累计报道已有100多个型别。不同亚属及型别的腺病毒,有不同的组织嗜性,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有哪些?
腺病毒感染后的表现可谓“千姿百态”,主要取决于入侵的病毒亚属以及感染部位。
B、C、E亚属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咽炎、扁桃体炎、咳嗽和喉咙痛,几乎所有腺病毒感染患者(99%)都表现出发热,平均持续时间为4.7d(范围 1~10 d)。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腺病毒肺炎,多数患者持续高热,且在38.5℃以上,咳嗽加重,咽部症状明显。
A、F、G亚属容易引起胃肠道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无临床症状,也可出现腹痛、腹胀、排水样便。
D、E亚属会引起眼部感染,还与肾脏及尿路感染有关。由腺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临床表现为眼结膜严重充血、流泪、弥漫性浸润等。
绝大部分的腺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如果出现反复高热或高热不退,咳嗽、呕吐等症状进行性加重,或者孩子本身有免疫功能缺陷,应及时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腺病毒如何进行传播?
腺病毒主要通过4种途径引起传播:
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途径,比如咳嗽或者打喷嚏。
接触传播:是结膜炎和胃肠道感染的重要途径,比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就触摸口鼻、眼睛等黏膜部位。
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或者手没洗干净就进食。
经水传播:腺病毒可存活于水中,当腺病毒携带者进入泳池后,如果池水没有经过规范的消毒,就可能造成腺病毒的传播。尤其在一些空间密闭、人员拥挤、消毒不到位的室内游泳馆,很容易出现腺病毒感染聚集性病例。
如何预防腺病毒感染?
首先,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是预防腺病毒感染的关键。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外出时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如厕后、进食前,用肥皂和流动水规范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抠鼻子、摸嘴巴等行为。
其次,尽量避免去往卫生条件差、人员拥挤、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比如商场、室内菜市场、室内游泳馆等。
最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