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1月25日讯(记者 孙子研)这是工业能级显著跃升的五年,“压舱石”作用坚如磐石。
这是产业结构向新向强的五年,先进制造业集群挺起城市脊梁。
这是创新驱动活力迸发的五年,“烟台制造”正加速向“烟台创造”跨越。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填补产业链空白;睿创微纳发布全球首款6微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刷新行业高度;万华化学、玲珑轮胎获评国家“数字领航”示范项目,数实融合标杆林立……“从0到1”的突破,“从1到N”的裂变,持续为烟台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是烟台经济的根基。“十四五”以来,烟台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坚决扛牢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从“链长制”的全面推行到“9+N”产业集聚培育,从企业倍增计划到千企技改工程,工业这一“关键变量”已然成为烟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工业立市,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这五年,是烟台工业体量最大、增长最稳的时期——
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全市工业经济发生了系统性、结构性重大变革,规上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101.7亿元,较2020年增长42.7%,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条更加完善、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增长速度持续领跑。今年1-9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高于全国、全省7.7和6.1个百分点,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集群能级全面提升。从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到3个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从福山、龙口、招远入选山东省工业强县,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36家……“烟台制造”一次次见证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突破。
创新体系加速构建。山东省微纳制造创新中心获批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万华全球研发中心、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108家企业质量管理经验被认定为省级以上质量标杆,构建起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
从产业强、企业强,到创新强、经济强。这五年,烟台留下了一串见证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的坚实足迹。
链式发展,打造“9+N”产业集聚“新版图”
作为全省率先系统实施“链长制”的城市之一,烟台以产业链为抓手重塑制造业格局的探索,正在结出累累硕果。
“链长制”实施以来,16条产业链累计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899个,完成投资4872亿元。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等一批事关工业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建成投产。中集来福士交付全球最大双燃料冰级滚装船,这是烟台海工装备产业持续领跑的又一力证。
2024年,潍柴弗迪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项目投产,这个总投资560亿元的超级工程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烟台速度。从签约到投产,背后是产业链精准招商、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的生动实践。
“链长挂帅、部门牵头、区市领建、链主领航”,创新的产业组织模式让45个领建园区入驻企业新增361家,43家链主企业产值较2021年增长38.8%。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发展的层次更高了。
杰瑞集团全球首套全套电驱压裂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台海玛努尔攻克二代及三代核电主管道全流程制造技术应用于“华龙一号”,东方电气生产出全球最长153米风电叶片……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技术持续突破,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五年来,11条制造业产业链实现产值9326亿元,年均增长10.1%。
发展的动能更强了。
东方航天港实现20战20捷,将130颗卫星送入轨道,“东方慧眼”星座组网启动,构建起“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商业航天生态;壹通无人机自主研发的TP1000大型无人运输机亮相中国航展;睿创微纳发布全球首款6微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落户……五年来,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竞相发力,发展新赛道不断拓展。
发展的底色更绿了。
88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家绿色工业园区,292家市级绿色工厂……五年来,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构建,道道恩钛业、恒邦冶炼获评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向新而行,激活创新驱动“源动力”
强基固本、培优育强,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活力涌动、动能澎湃、后劲十足,制造烟台正以昂扬姿态拥抱未来。
企业的实力更加雄厚——
启动实施企业倍增计划,2024年倍增企业产值规模较2021年增长40%,贡献全市规上工业近70%产值,其中52家企业实现产值翻番。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017家,较2020年增长56.5%,产值过百亿企业16家、过十亿企业131家,5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创新的主体更加活跃——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4家,较2020年分别新增127家、1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各类优质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专注主业、聚力创新、梯次成长的培育体系初步形成。
转型的步伐更加坚定——
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1亿元中央奖补资金。累计开通5G基站2.3万座,引育双跨、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40多个,万华化学、玲珑轮胎获评国家“数字领航”示范项目。499家首批试点企业完成数字化评测,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88.7%。
服务的机制更加完善——
深入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3801家,累计解决企业各类诉求6300余个。16条产业链汇聚省级以上高能级平台521个、高层次人才13万人,发起产业基金总规模突破400亿元,举办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等百余场高层次展会,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抓工业就是抓发展,强制造就是强未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链条化发展,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烟台实践新篇章贡献工信力量、展现工业担当。



2020年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烟
山东滑雪高手汇聚“雪窝”烟台 赛场飞驰比
2000余名民间艺人齐聚
以新姿态奔赴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