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山东丨陈树伟:从维和战场到桂北深山,一名中国警察的5年“山海情”

来源:胶东在线  2025-11-27 15:12:01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11月21日讯(记者 王向荣)两赴海外维和,两赴深山支教,山东边检总站龙口边检站二级高级警长陈树伟,为能参与光荣的任务而自豪。从维和战场,到支教讲台,硬汉“陈老师”一武一文间,书写了一段关于奉献与坚守的动人故事。这位 2024 年第一季度 “中国好人”,以赤诚之心为笔,以实干之举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为山区孩子勾勒出一幅通往未来的光明图景。

  维和归来,一颗种子在心底发芽

  2008 年,陈树伟作为全省唯一一名入选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战斗队员,出征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海地是多山之国,类似山城重庆。每天,陈树伟执勤超过14小时。他还先后参与28个勤务区的武装巡逻、定点驻守,执行秘密搜捕、人质解救、疑犯押解等高危勤务110余次,出色完成海地总统大选警戒、太阳城黑帮与马提桑暴力武装团伙头目抓捕、“8·31”焚毒特别行动等重要任务。

  2015年,陈树伟再次出征利比里亚维和,并担任分队长。利比里亚在西非,大西洋沿岸,任务区安全形势动荡、热带疾病肆虐、勤务复杂繁重。环境虽然艰苦,陈树伟严守法度、赤胆忠心,认真履行好任务区定点驻守、治安维护、联合巡逻等各项授权任务。先后5次完成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中国驻利大使等要人警卫勤务,妥善处置骚乱火灾等突发事件,为维护当地局势安定做出积极贡献,2次被授予联合国荣誉勋章和中国维和警察荣誉勋章。

  维和归来,这个经历过生死考验的硬汉,内心却被一组山区孩子爬天梯上学的照片深深刺痛。“那些孩子抓着藤条、踩着悬崖去上学,那个画面一下子就戳中了我。”陈树伟说,“我在山东农村长大,知道穷是什么滋味,更知道读书对农村孩子意味着什么。”孩子们眼神中的渴望,让他内心翻腾,总想做点什么。

  2021年机会来了,国家移民管理局号召支援广西三江教育,拥有英语专业八级资质的他毫不犹豫报名,带着“读书改变命运” 的希望,踏上了两千公里的支教路。

  深山课堂,用爱点亮希望

  陈树伟去支教的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白毛小学,2021年2月28日他来到学校报到。从乡里到白毛小学,海拔500多米,山路转了58道弯,初到学校,北方汉子又领略了南方湿冷的威力——“宿舍屋顶挂满水珠,被褥摸着湿乎乎的”。

  在白毛村头1个月,陈树伟瘦了十几斤,怕家人担心不敢视频连线,怕妻子女儿看到他的样子担心,直到完全适应后才打了一通视频电话。

  但比环境更让他揪心的,是孩子们的教育现状。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差距很大,有的五年级学生连英语字母大小写都分不清。陈树伟没有退缩,他先组织摸底考试划分学层,创出“强者更强,弱者变强”的分层教学法,对优等生拔尖培养,为后进生夯实基础,周末专门为“学困生”补课,每天放学后,还主动增加2小时课后辅导,替忙于务农的家长扛起管教的责任。

  没有教具,他就自己动手做单词卡片;没有学习氛围,他自创各种“奖励”,表现好的学生能吃到他亲手包的饺子,期末考试优秀者能领到“猪肉奖”“鲤鱼奖”。孩子们提着猪肉奖和鲤鱼奖满村奔跑的样子,成了山村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

  重返大山,爱与坚守的接力

  学习非一朝一夕之功。支教结束回到工作岗位,陈树伟还牵挂着白毛小学的孩子们,他们是否还在用自己所教的方法学习?学习成绩有没有下滑?

  时隔一年,当支教的机会再次出现,陈树伟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依然坚定地选择去白毛小学。他怀着一个理想而去,要给孩子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去之前我就告诉孩子们,我要去了!我要去了!当地老百姓传开了,‘陈老师又回来了!’。”

  然而,2023年正月,当陈树伟决定第二次进山支教时,家里第一次出现了分歧。女儿读高一下学期,正处于学业最关键时期:“爸爸,你为什么总要往山里跑?你就不能陪陪我吗?”面对女儿的泪水,这个在战场上都不曾退缩的汉子红了眼眶:“爸爸对不起你。但山里的孩子,他们连走出大山都那么难。爸爸教过的孩子,不能半途而废。”

  让他感动的是,女儿最终理解了父亲。更让他意外的是,女儿每月从零花钱中省出100元,资助了一名当地学生:“爸爸,我也要像你一样,帮助那些弟弟妹妹。”

  重返白毛村,陈树伟遇到的困难比第一年多。这一年,白毛村遇上罕见的干旱天,持续全年,吃水都要走很远的山路去取。他还患上严重的荨麻疹,除了手心和脸上,身上起满疹子,手上一沾水奇痒就顺着双手往上窜。荨麻疹一连数月得不到缓解,组织上让他以身体为重,但陈树伟不想半道放弃,他咬牙坚持,挺过了那段难熬的时光。

  两次支教结出硕果。全乡23所小学,白毛小学的英语成绩全乡前三,陈树伟所教班级连续三年全乡排名第一,个人获评国家移民管理局支教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和当地教学成绩一等奖、进步奖、支教工作先进个人。

  临走之前,老乡问:“山里这么苦,你们还来不来?”陈树伟说:“以后肯定来,如果上级派遣,我肯定还要来。”

  云端续缘,跨越山海的守护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支教结束回到黄海之滨的烟台龙口,陈树伟的心却有一半留在了云雾缭绕的桂北深山。一条“云端支教路”,跨越两千公里,将陈树伟和孩子们紧紧连在一起。

  他的微信,是孩子们24小时在线的“答疑热线”。无论是英语语法还是语文、数学难题,一张习题照片发来,陈树伟的“远程课堂”即刻开讲。为了确保正确无误,他还会拿着题目专程去找本地学校的学科老师帮忙解答,尽心尽力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

  他还化身“教育联络官”,将支教期间促成的,济南市名士小学、烟台芝罘中学、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烟台市中英文学校等多所优质学校与白毛小学的“远程送教”,延续下来。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远程视频课,通过一根网线,为山里的孩子们送去知识,打开视野。今年,他还联系爱心人士,为白毛小学捐了平板电视,赶在8月份新学期开始前安装上了,只要不出现极端天气,网络就比较稳定,“远程送教”就能安排上。

  与此同时,始于支教期间的“千里心连心 点亮微心愿”活动,支教结束后仍在持续。他成了“微心愿”的忠实守护者,连续五年,从未间断。孩子们质朴的愿望被小心收集、郑重传递:一本渴望已久的课外书,一个崭新的书包,一套齐全的画笔,被一一实现。陈树伟成功协调了11个批次、价值近6万元的爱心物资,如同点点星光,汇成照亮童心的星河,累计为232名山区学子圆了小小梦想。他还为47名优秀学生联系到每年2400元长期助学资助,设立“曙光奖学金”激励山区学生持续努力学习。五年下来,已累计为三江县多所中小学争取到价值85万余元爱心物资。

  这份跨越山海的守护,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爱,从未离开。

  陈树伟说:“有些工作既然值得做,又想做,也有能力做,那就义无反顾去做!”为了孩子们眼中的光,走出大山的梦,回馈大山的心,陈树伟将一直走下去,用最朴素的坚守证明:山海虽远,爱可抵达;梦想虽小,终成星河。
 

初审:王向荣
复审:王大鹏
终审:殷守龙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