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秋季养肺中医妙招:“防干燥、补水分”!

来源:胶东在线  2025-10-24 19:01:53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10月24日讯(记者 贾楚航)10月24日,烟台市卫生健康委以“传播健康知识 享受健康生活”为主题,举行“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会上,烟台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商立珍提醒,秋季养肺核心思路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想办法给身体“防干燥、补水分”。

  人体和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中医里有句话叫“天人相应”,季节变了,我们身体也会跟着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我们养生也要跟着调整。商立珍提醒关注两个方面:

  一方面,秋天的主宰是“燥气”,现在已经过了霜降,不仅气温变低,天气变得更加干燥。这种干燥的气候,中医就称之为“燥邪”,它是秋天引起我们生病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肺为“华盖”,冠于诸脏,肺在五脏里位置最高,像一把华丽的伞盖(华盖),保护着下面的心肝脾肾,“燥邪”进来,最先攻击的就是我们的肺,所以外界的病邪从口鼻进来,第一个就侵犯肺。同时,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它非常娇嫩,喜欢湿润的环境,特别讨厌干燥。试想,我们呼吸是不是需要空气里有水分才舒服?干燥的空气一进来,肺就受不了。

  肺主皮毛。皮肤和毛孔是肺在体外的“办事处”。秋天干燥,居民就会感觉皮肤干、头发干、嘴唇干,甚至便秘,这其实都是“燥邪”通过肺影响到全身的表现。

  所以,在秋季,燥邪当令,导致燥邪最容易攻击肺, 肺又最怕干燥。这三者一结合,就决定了秋天是我们养护肺脏的“黄金时间”。这时候把肺养好了,冬天就不容易感冒、咳嗽。

  商立珍提醒说,这个水分,不光是喝水,更是能滋润身体的“津液”。提醒市民注意三点:

  第一,吃吃喝喝,以“润”为主。

  多吃白色食物。中医认为“白色入肺”。像梨、银耳、百合、山药、白萝卜、莲藕这些都是天然的“润肺高手”。少吃辛辣。辣椒、生姜、大蒜、韭菜这些食物性质偏温、偏散,吃多了会消耗我们身体里的水分,就像火上浇油,会让身体更干。所以秋天要适当少吃。喝对水。不要等渴了再猛灌。小口、频繁地喝温水最好。可以泡点麦冬、沙参这类滋阴的中药当茶饮。

  第二,生活起居,以“收”为要。

  别贪凉。俗话说“春捂秋冻”,但“冻”是为了让身体适应凉爽,而不是一味地受寒。肺还怕寒,所以像凉鞋、赤脚、睡竹席、吃大量冷饮这些夏天习惯,秋天要赶紧收起来。尤其要注意后背和肚脐的保暖,这些部位受凉很容易引发咳嗽。作息调整。秋天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我们也应该“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能使肺气得以舒展。情绪要平和。秋天草木凋零,人容易产生悲伤、低落的情绪,这叫“悲秋”。而“悲伤肺”。所以要多出去走走,看看秋高气爽、丰收的景象,听听欢快的音乐,保持心情开朗,这也是在养肺。

  第三,做些简单有效的“养肺小动作”。

  笑口常开。笑不但让我们心情好,“笑”这个动作本身就能宣发肺气,促进肺的呼吸功能。开怀大笑,相当于给肺做一次免费的“扩胸运动”。深呼吸。每天早上在空气好的地方,做几次深长的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呼气时肚子收回。这个动作锻炼肺活量,把浊气排出去。按揉穴位。有两个很方便的养肺穴位。列缺穴:在我们手腕上,两手虎口交叉,食指按在手腕侧面的骨头尖上,指尖下的凹陷就是。经常按揉,对缓解喉咙干、咳嗽有好处。迎香穴:在鼻子两旁,鼻翼外缘的中点。用食指上下搓热这个穴位,能通鼻窍,预防感冒和鼻炎。

初审:边关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