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科普,创造你我向“网”的美好生活。
最近,微短剧《回到三国当名医》火爆全网,一时引领“追剧学知识”科普新范式。更难得的是,剧中的男主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诊医师、医学博士黄翔本色出演,可谓是开启了“优秀剧本创作+专业领域知识”的科普创新之路,切实回应了广大群众对健康需求的高质量高水准。
读懂剧中人物的成长烦恼与生死考验,回到现实生活,我们同样也要应对各种挑战:系统漏洞、钓鱼网站、电信套路诈骗、恶意二维码、虚假免费WiFi等陷阱“张网以待”,“AI换脸”、声音克隆及数字人生成等技术,也如一把把“双刃剑”,不时上演正邪“攻守之战”。如何破局?答案是科技赋能+科普润心。
老人接到诈骗电话,依靠中国移动“中移羲和卫士”全场景反诈服务,子女同步收到防诈风险提示,还能隔空“一键挂断”……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举行的网络安全博览会暨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国际推介会上,这一场景引来广泛关注。没错,新技术赋能,网络安全正从被动防御转向智能感知、主动守护。进一步讲,做好新技术、新场景的科普工作,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灵,必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守护你我向“网”的美好生活。
搞好科普,也要做好“顶层设计”、下足“绣花功夫”,把法律法规的条文精神转化为公众共识和行为自觉。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政务大模型应用安全规范》,以及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为构建协同共治的网络安全生态注入新动能。同时,也要认识到,制度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好的关键之一是做好解读和科普。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让我们携手共绘“美美与共”网络空间,共创“和合共生”的美好未来。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