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9月24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孕育新生命,是一场交织着期待与挑战的旅程。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产科团队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基石、以人性化服务为纽带,为每一位孕产妇构筑起坚实的“母婴安全防线”。
自2022年8月开诊以来,这里不仅实现了与总院同质化的医疗质量管理,更凭借高效的应急响应、优质的分娩服务与细致的产后关怀,成为众多家庭迎接新生命的安心之选。
硬核医疗技术:危急时刻显担当,为母婴安全“兜底”
“产科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关系到两条生命的安危。”烟台毓璜顶医院产三科副主任于晓艳告诉记者,产妇李女士(化姓)孕30+2周时,因高血压前往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产科就诊,接诊后发现产妇不仅血压持续偏高,尿液还呈现出酱油色。“这是典型的危急征象,母婴都很危险。当晚我们就立即开展剖宫产手术,顺利娩出一名1200g的早产儿。”于晓艳说,然而挑战并未结束,产妇术后突发子痫抽搐,意识模糊、血压居高不下。

于晓艳(右)团队讨论产妇生产方案
“我们立即给药控制抽搐,同时联动ICU团队,仅用数分钟便完成患者转运,为后续治疗赢得关键时间。”于晓艳说,最终产妇经ICU精心治疗后顺利康复,这考验的不仅是医生的专业判断,更是团队对每一个救治环节的精准把控。

于晓艳(右三)与团队在查房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莱山院区产科始终与总院保持“同标准、同质量”的医疗管理。科室现有12名医生(含退休返聘专家)、16名护士及16名助产士,人员配置充足且专业。“我们的优势还在于‘快’。产房与手术室仅一门之隔,手术室旁便是ICU,一旦出现产后出血、子痫等危急情况,医护人员能在数秒内启动抢救流程,兄弟科室支援也能快速到位。”于晓艳说,这种“零距离”的急救布局,为危急重症孕产妇筑起了一道“生命快速通道”。
优质分娩服务:专业助产护航,舒适环境减痛
对于孕产妇而言,分娩不仅需要安全保障,更需要温暖陪伴。在莱山院区产科产房,16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化身“行走的定心丸”,让孕产妇在待产分娩期间得到持续的心理、生理及情感上的支持,用专业与耐心帮助产妇平稳度过分娩期。“我们的助产士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精进工作,满足广大孕产妇多元化的待产分娩需求。”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产房副助产长吴茜告诉记者。

吴茜(中)为产妇做胎心监测
“我们推行导乐陪伴与自由体位待产,让分娩回归自然。” 吴茜介绍,待产过程中,助产士会根据产妇身体状况,指导其选择侧卧、跪姿、蹲姿等舒适体位,通过体位调整缓解宫缩疼痛、加快产程进展。同时,在麻醉科的支持下,科室提供24小时分娩镇痛服务,最大程度降低产妇分娩痛苦。
除了专业的助产服务外,莱山院区在产房的硬件设施打造上更是将“人性化”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产房按标准化设置,不仅配备了国内顶尖水准的胎心监护仪、导乐球等先进仪器与实用工具,在全方位满足医疗需求的同时,更致力于为产妇营造舒适惬意的分娩环境。此外,产房走廊内还设置了“许愿墙”,孕产妇们可以在这里亲手写下对孩子的殷切期许、对自己的美好祝愿,而后将其贴于墙上,让这份温馨的纪念伴随分娩过程,成为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细致人性化管理:封闭守护安全,产后关怀暖心
走进莱山院区产科病区,门口的保安总会仔细核查每一位进入者的“陪产证”——这一“封闭化管理”举措,背后藏着对母婴安全的深层考量。

杨晓伟(右二)与团队讨论护理方案
莱山院区产科护士长杨晓伟告诉记者,产科病区实为“母婴同室”,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产妇产后身体也处于恢复期,减少无关人员流动,既能防止新生儿被盗,也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但封闭管理不代表‘冷漠’,我们通过细节设计满足家属的探视需求,产后多一人陪护,直系亲属可在白天与护士联系进行探视,但前提是不能影响同病区其他人员。”杨晓伟说,此外,在床位安排上,科室也是“细节满满”,考虑到孕产妇群体对单人间、两人间的需求较多,所以在三人间不满的情况下,会尽可能均匀分布产妇,让更多人体验到两人间的住院安排,四人间则尽可能安排保胎孕妇。
产后康复与喂养指导,也是科室提供人性化服务的重要部分。科室在病区内开设产后早期康复项目,产后72小时内为产妇提供促泌乳、促排气、促子宫复旧等理疗服务——这些理疗仪器是莱山院区开诊时专门引进的,不少产妇反馈“理疗后奶水变多了,肚子也不胀了”。同时,科室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会上门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解答奶量不足、乳头皲裂等问题;每天还会安排新生儿游泳和皮肤护理,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同时也保护新生儿皮肤屏障。
“每一位宝妈的认可,是我们前行最大的动力。”杨晓伟说。如今,莱山院区产科每月分娩量稳定在170-200人,越来越多家庭选择在这里迎接新生命。未来,科室将继续以“技术保平安,服务暖人心”为理念,在医疗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细节上持续优化,让每一位孕产妇都能在温馨、安全的环境中,开启与宝宝的幸福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