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威首例!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内一科团队用国产“心泵”为77岁高危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来源:胶东在线  2025-09-24 14:57:05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9月24日(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内一科任法新主任团队再次突破技术难关,在国产介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支持下,成功为一名77岁、合并多种基础病的复杂高危冠心病(CHIP)患者完成冠脉血运重建。据悉,该项技术为烟威地区首次开展,标志着该院的高危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患者陈先生今年77岁,9个多月来反复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近1周症状加重,活动后气短明显。此前,陈先生已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且接受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此次入院时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心功能Ⅲ级)”,同时还合并高血压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肝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及胸腔积液,病情极为复杂。

  术前多项检查结果显示,陈先生的心脏健康已处于高危状态。超声检查发现,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仅为27%,远低于正常标准,同时还存在左心室增大、继发多瓣膜反流等问题;血液学检查显示,反映其心功能的核心指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数值高达2629.56pg/mL,这一结果直接提示心功能严重受损;冠脉造影检查发现他的左主干远段存在80%~90%狭窄,左前降支开口完全闭塞,左回旋支支架内及远段狭窄程度分别达90%、80%~90%,右冠状动脉更是存在弥漫性钙化狭窄。多支血管的严重病变,使陈先生的心脏像“被严重堵塞、濒临罢工的动力引擎”,随时可能失去维持生命的泵血功能。

  面对陈先生的危急情况,任法新团队陷入两难: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需开胸操作,陈先生高龄且多器官功能受损,围术期风险极高;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陈先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缺血、长时间操作及造影剂肾损伤风险,都可能引发心脏骤停、循环衰竭等致命并发症。

  “不能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任法新团队经过多学科综合会诊,反复权衡治疗利弊,最终决定创新治疗方案——以国产介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为“生命支持”,同期实施PCI术。该装置作为血管内微轴血泵,能够将左心室血液引流至主动脉,直接提升心输出量1.5~3.5L/min,从而减轻心脏负荷,为手术争取30~60分钟的“黄金安全时间窗”,这也成为陈先生手术成功的关键。

  手术当天,团队提前调配人力物力,做好万全准备。法新首先为陈先生进行了股动脉穿刺,并精准置入了介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待装置正常运转,陈先生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在护理团队和技师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团队迅速开展PCI操作:先后于左主干-高位钝缘支植入2枚药物洗脱支架,在左回旋支使用药物洗脱球囊导管扩张狭窄血管。

  介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工作示意图

  整个手术过程中,介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持续工作45分钟,提供约1.12L/min的流量支持,维持陈先生平均动脉压稳定在71.2mmHg(90-105/55-65mmHg),有效保障了手术安全。术后复查造影显示,陈先生血管残余狭窄小于30%,血流达到TIMI3级(正常血流水平);即刻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从27%提升至29.8%,手术效果远超预期。术后陈先生无不良事件发生,自我感受良好,为后续心脏功能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任法新团队正在手术

  “在高危PCI治疗中,介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就是重要的‘安全屏障’。”任法新介绍,这类装置尤其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严重左主干病变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介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置入过程

  近年来,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内一科以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为核心特色,持续向高难度医疗技术发起挑战。科室成功开展多项尖端技术,包括低心排的长CTO病变治疗、零造影剂冠脉介入、严重迂曲合并重度钙化的高龄患者旋磨手术、复杂疑难CTO介入治疗,以及高龄复杂患者复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为大量危重患者重燃“心”的希望。此次科室成功完成烟威地区首例国产介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支持下的高危PCI手术,不仅是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技术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更将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服务新选择。

初审:栾雪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