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9月17日(星期三)上午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秦立燕,烟台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田书军,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郭峰,国家税务总局烟台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焦琴介绍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副科长,二级主任科员刘晓云主持。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系统宣传烟台“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十四五”烟台之变,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策划举办“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第一场,主要向大家介绍烟台市“十四五”时期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商务局副局长秦立燕女士,烟台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田书军先生,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郭峰先生,国家税务总局烟台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焦琴女士。
下面,请秦立燕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秦立燕: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市对外开放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向大家通报一下“十四五”期间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开放成就了烟台的昨天、左右着烟台的今天、决定着烟台的明天。“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瞄准在全国有更大影响、全省创更多经验、全市树更优品牌三个定位,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开放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市外贸进出口由2020年3243.1亿元增至2024年4723.4亿元,实际使用外资累计突破95亿美元,对外投资累计达到72.7亿美元,省级以上开发区外资和外贸总量占全市比重均达到80%以上。今年1-7月,全市进出口完成3012.5亿元、增长18.2%,实际使用外资完成6.86亿美元、居全省第3,对外投资完成13.7亿美元、增长6.7%。
一、聚焦改革创新与先行先试,开放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坚持一体发展不动摇。以创新的理念再突破、以改革的思维再提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新机制、开拓新路径、培育新动能,建立形成烟台大开放工作格局。体制机制上,坚持力量一体整合、资源一体共用、信息一体共享、行动一体出击;业务工作上,实行内外贸一体化、内外资一体化、招商投资一体化、产贸城一体化。二是坚持政策引领不动摇。研究出台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产业链招商、一体化招商、园区“二次创业”及全力提升开放水平加力提振消费七项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文件,争取青岛海关出台全省唯一一个支持烟台外贸发展30条,商务发展政策包更加完备。三是坚持对上争请不动摇。获批商务部外贸政策直报点、外资政策直报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保税混金等国家级试点,推动进境水果监管口岸、二手车出口业务等一批政策落地烟台,烟台也成为金铜铁煤油等混配业务最多、要素配套最全的城市。“十四五”期间,累计争取政策试点突破200项、资金22.5亿元。
二、聚焦存量深耕与增量提质,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
坚持稳规模、拓市场、抓增量,保持新优势、积蓄新增量,推动贸易大市向贸易强市蝶变升级。一是全力稳固基本盘。建立完善关地统一协调联席会议机制,深入实施外贸骨干、新增实绩“双百工程”,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年均“新开壶”企业1000家以上,百家骨干企业增长面始终保持60%左右,为全国外贸促稳提质作出贡献,被商务部通报表扬。二是全力做强新业态。依托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大力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发展模式,实现跨境电商“9610、9710、9810、1210”全模式全流程覆盖,在19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海外仓40个,连续两年承办山东跨境电商生态大会,“十四五”期间,跨境电商进出口累计完成超750亿元、市场采购出口超700亿元,相关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刊发。三是全力以赴拓市场。深耕日韩、欧美等传统市场,积极拓展“一带一路”、RCEP、非洲等新兴市场,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5场精准采购活动,邀请45个国家的810余家采购商来烟采购,推动苹果等特色产品出海。联合机电、纺织、轻工等6大国家级进出口商会,创新实施“千企出海”行动,向全市5500多家外贸企业推介392场展会,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
三、聚焦链式招商与服务赋能,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
不断放大“投资环境金牌城市”影响力,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实行市区一体化招商,吸引重大项目集聚落地。一是持续完善招商体系。深入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年”“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全面实施“十百千”工程和“投资烟台”行动,年均举办或参加国家、省、市重点招商活动30余场,先后与德国工商联合会、泰国中华总商会、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所等132家商协会组织签署协议、建立联系,全球招商网络加速形成。二是持续拓宽外资渠道。扎实开展精准招引、返程投资、留存利润再投、跨国并购、金融利用外资五大领域攻坚行动,建立全市未分配利润企业库,引导绿叶控股等公司利润转增资,推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扩面增效,引进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万华科威特等一批项目,获评2023年山东省唯一一个“中国投资热点城市”。三是持续优化外商服务。开展千企大走访、招商项目履约大排查、企业问题攻坚化解等专项行动,逐一走访、逐一研判、逐一解决,年均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百余件,“十四五”期间,共推动366家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合同利用外资49.3亿美元。
四、聚焦载体升级与功能突破,园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发挥园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优势,深入实施“二次创业”,积极开展“寻标对标”,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一是聚力推动省级园区跨越发展。聚焦主导产业,塑造链式生态,加快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烟台开发区与泰安高新区、龙口开发区与滨州北海开发区纳入全省开发区东西合作共建试点,烟台、招远、蓬莱、龙口开发区及综保区等5家园区入选全省“国际合作”“双招双引”“外贸新业态”三类特色园区,数量全省第一。烟台开发区在2024年综合发展绩效评估位列全国第八。二是聚力推动自贸综保创新发展。围绕贸易便利、海洋经济等加快改革创新,烟台片区先后推出制度创新成果408项,其中1项入选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2项跻身全国“最佳实践案例”、109项获省级及以上层面认可推广,成功推动出台全省首个针对化工产业发展的24条集成改革方案。烟台综保区成为全国14个首批转型的保税港区,发展绩效连续五年获评全国A类。三是聚力推动特色园区差异发展。充分发挥中韩、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中韩科创孵化合作基地、蓝色药谷等平台的带动集聚效应,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中韩、中日产业园累计新设日韩资项目300余个,实际使用日韩资7亿多美元。获批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为全国海洋建设蹚出路子、作出烟台示范。四是聚力推动境外园区融合发展。南山印尼宾坦工业园获批山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并纳入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区统计体系。在境外园区的带动下,烟台企业扎实有序推进“走出去”,杰瑞石油被认定为山东省本土跨国公司,中宠食品并购新西兰最大的宠物食品企业,玲珑轮胎塞尔维亚工厂实现量产,成为目前唯一在欧洲拥有生产基地的中国轮胎企业。
各位记者朋友,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十五五”时期,全市商务系统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压奋进再出发、提质提速增效能、赶超跨越创一流,以高水平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为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秦局长的全面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近年来,海关持续深入开展通关便利化工作,请介绍一下在哪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田书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以来,针对烟台外贸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烟台海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忠诚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以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为抓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通关便利化实现新突破,“关通全球、物达八方”,助力烟台外贸由2020年3214.9亿元,跃升至2024年4723.4亿元,增长超四成,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聚焦市之关切,政策供给赋能更加精准。烟台海关始终秉承“驻在烟台、爱在烟台、服务烟台”的工作理念,连续四年牵头烟台地区海关,先后研究出台“28条”“30条”“30+N”“三个一”等一系列服务发展措施,常态化组织开展“敲政府门、敲企业门、敲群众门”的“三敲门”活动,有效释放“关企面对面”“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服务机制效能,研发上线“E站通”便企服务应用,全面把握企业需求,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企业问题快速处置。
二是聚焦重点项目,外贸发展势能更加强劲。支持烟台打造“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全国率先开展含金矿砂“保税物流+物理混配”监管新模式,实现保税混金全国“首创、首单、首试”;助力烟台获批海关机构改革后全国首个保税混铜试点,推出“智慧混铜”监管新模式,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5亿元;全国首个开展进口铜精矿“税检合一”试点,压缩通关时间2天以上;全国率先推出保税原油混兑调和监管新模式,推动烟台成为全国混配种类最多、政策最全的城市。全国首批开展跨境电商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全省率先开展跨关区退货试点,助推“全国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建设。
三是聚焦模式改革,跨境物流通道更加畅通。探索“分类监管+前置理货+集中查验”件杂货监管新模式,提升查验效率25%,畅通中非双向物流通道。支持“商品车物流基地”建设,量身定制“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中韩海上高速公路”政策组合包,实施“专用框架运输商品车出口”新模式,全国开行首列“一单制”跨境海铁联运班列,推动烟台港商品车国际转运规模居全国前列。
四是聚焦提速增效,口岸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全国首创开展“批次检验”模式改革,提升作业时效90%,成功经验已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国首批试点“两步申报”改革优化新模式,企业通关操作便利性显著提升。加快建设海关分地点实验室,顺利启用烟台港油品检测分地点实验室,油品检测时间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48小时。扎实推广舱单核销“一对多”模式改革,满足企业多样化报关需求,压缩物流时间2天以上,年均节约拆单、换单成本150万元。助力烟台机场二期顺利投入使用,打造“智慧旅检”全链条监管体系,让旅客在出入境的时候可以无感通关、快速通关,相信很多旅客有过体验。
通关便利化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烟台海关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全力服务烟台外贸和进出口企业再上新台阶,为烟台市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十四五”期间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烟台市分局在提升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步有何工作打算?
郭峰: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烟台市分局积极贯彻总行、总局的改革要求,大力提升跨境贸易及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区域性外汇业务创新,切实支持全市涉外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扩面提质增效。按照“越诚信越便利”的改革原则,赋予诚信合规企业免于事前贸易单证审核即可快速办理贸易外汇收支的权利,优质客户反复往返银行现场提交、核验单证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业务办理时限压缩80%以上。试点以来,9家银行、486家企业办理业务20万笔、金额773.9亿美元,银企家数、业务量均居全省首位。
二是持续优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外资资本金、外债等结汇支付环节免于事前逐笔审核,企业可以实现快速结汇支付。试点以来,共叙做便利化业务3924笔、金额18.7亿美元,金额全省第一。指导我市一家银行在全省首批开展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实现业务全流程的“无纸化”、“低碳化”,金额合计1.6亿美元。
三是持续扩大银行外汇展业改革的覆盖面。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是外汇局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全新改革举措,赋予银行在外汇展业框架下自主进行客户分类,并采取差异化审核措施的权限。目前辖区参与外汇展业改革的银行已扩展到6家。试点以来,一类客户凭指令办理业务2.7万笔,金额90多亿美元,实现外汇业务“秒申请、分钟办”。
四是持续提升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水平。指导12家本土大型企业集团利用该政策,集中管理境内外成员企业的外债、境外放款额度和跨境贸易收支等,高效、灵活调度境内外资金,有效支撑本土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发展。2021年以来,办理国内资金主账户外债流入约6.1亿美元、境外放款支出22.4亿美元,企业家数和业务量稳居全省前列。今年在全省首批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业务,预计企业年均节约财务成本约280万美元。
五是自主创新优质贸易企业税务外汇互认机制。在省分局的指导下,联合烟台市税务局实现“贸易外汇优质企业名单”与“出口退税一类企业”互认,贸易外汇优质企业成功“出圈”到税务领域。互认机制落地以来,向税务部门推送的73家贸易外汇优质企业享受退税“绿色通道”服务。税务部门推送的一类企业中,有73家被纳入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办理业务超89.3亿美元,办理时限缩短了80%。今年,汇税互认机制成功复制到全市。
下步,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外汇局烟台市分局将锚定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加力推进优质企业贸易便利化业务扩围、加力提升资本项目外汇收支便利化水平、加力扩大银行外汇展业试点覆盖面,常态化开展“鲁贸汇企服务队”行动,聚焦外资外贸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涉外企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为烟台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烟台篇章营造良好环境。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凤凰网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我们看到烟台“十四五”期间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这其中也离不开烟台税务的贡献。请问税务部门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能简单介绍下吗?谢谢。
焦琴: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以来,烟台税务部门主动服务和融入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在吸引外商投资和服务对外投资等方面实施了一些具体举措,积极助力我市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进。
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主要有三项措施。一是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为了鼓励境外投资者持续扩大在华投资,我国自2017年起,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并符合规定条件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2025年进一步加大了优惠力度,取得上述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并符合条件的,可以按投资额的10%抵免境外投资者当年的应纳税额,当年不足抵免的准予向以后结转。“十四五”期间,外资企业累计有超过60亿元的利润享受到再投资税收优惠。二是实行重点外资项目税费服务“项目长制”。为我市的6个重点外资项目配备了服务人员和团队,具体负责统筹项目相关的政策辅导、部门协作和争议解决等工作,通过伴随项目立项、实施、运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跟进服务,帮助其更好的适用中国税收政策。三是积极运用预约定价安排措施。“十四五”期间,我市3家外资企业与税务机关协商,就其与境外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达成了预约定价安排。这是税务部门对跨境投资者提供的一项个性化服务举措,既帮助外资企业获取了税收确定性,降低了税收遵从成本,也有利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在服务对外投资方面主要有三项措施。一是优化证明开具流程。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是对外投资企业享受协定待遇、开展跨境经营的重要资料。为了进一步便利烟台的“走出去”企业开具这个证明,税务部门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目前已经实现了证明的网上办理,并且将办理时限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自2025年4月以来,已经为17户有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需求的纳税人在线开具了证明。二是依托税收协定相互协商机制解决国际税收争议。“走出去”企业在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从事经营的,如果遭遇到缔约对方税务机关不公正的税收待遇,可以向国内税务部门反映,申请启动税收协定下的相互协商机制。前期,烟台税务部门成功推动解决了1户企业的境外税款错缴问题,维护了企业的合法税收权益。三是落实跨境税收服务创新实践清单。税务部门积极推动在烟台自贸片区建立了山东省首个跨境税收服务创新实践基地,并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包含14条具体任务的创新实践清单。通过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促进服务便利化,共同推动我市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感谢焦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发布会,多角度、全方位介绍了我市“十四五”时期对外开放发展的主要成就,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对外投资、园区发展等重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开放战线职能部门的积极进取和攻坚克难,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媒体朋友的有力监督。希望大家进一步深挖亮点、提炼经验,精心采制稿件,创新传播形式,对我市十四五期间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解读与生动呈现,共同讲好我市扩大开放的精彩故事。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