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9月11日讯(记者 邬勇 摄影 李刚 )九月的烟台,蓝得透彻,美得心醉。9月11日,由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胶东在线网站承办,鲁东大学、烟台理工学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烟台市赋能职业培训学校支持的2025烟台非遗美食生活周在芝罘区幸福湾活力海岸开幕。这是一场 “大海、音乐、美食、非遗” 交融的浪漫约会,也是烟台市积极参加山东美食争霸赛与“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非遗消夏购物月、拉动文旅消费的重磅活动。

与往届不同,本次活动与2025年烟台沙滩音乐季结合,以“青春化表达+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将非遗传承从单向传播转化为社会共创,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使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理念具象化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带走的记忆资产,构建全年龄段参与的非遗生态圈,构建起全域沉浸式消费新体验新空间。

非遗美食开辟了消费新空间,非遗项目点亮了和美生活。这里汇聚了特色非遗美食,让您在烟台这个“中国鲁菜之都”,也能吃遍“舌尖上的中国”。一个胶东花饽饽、一瓶莱阳梨膏、一盘鲅鱼水饺、一个海藻贝丁包子,再来一斤喜旺烤肠、一瓶欣和“六月鲜”酱油、一碗齐国古法黍米老黄酒,开启一段仙境里的烟火生活。在非遗市集,烟台剪纸、莱州毛笔、黄县泥老虎、葫芦雕刻等42个非遗项目点亮“仙境海岸”。

青少年学生以及新技术、新模式的加入,为非遗的传承和弘扬保护带来了更多新元素和新气象。走进高校非遗文创市集,青年一代对非遗的创新解读与创意转化点亮“非遗中国”;一个个亲子研学体验项目,让家长与孩子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传承文化基因。更难得的是,线上“直播”新兴传播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鲁东大学青春守艺人团队以传统蜡染窗花为创意源泉,设计出一款可现场参与的手绘徽章体验活动。”鲁东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助理、艺术设计系主任丛龙介绍,“该团队提供了90种卷草纹样供体验者自由填色,并现场压制成徽章,融合了互动乐趣与手工创作的魅力。此外,团队还专为本次非遗美食生活周打造了六款非遗主题插画徽章,分别以莱州草编、烟台剪纸、螳螂拳、鱼灯节、莱州毛笔和烟台面塑为主题。这些徽章既展现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兼顾艺术美感与装饰性,兼具科普教育意义与实用价值。”

可以看到,本次活动全程辅以创新传播形式,精准覆盖社区居民、高校学子、亲子家庭、游客等多元人群,全力推动非遗从“被动保护”走向“主动热爱”,让公众得以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触摸非遗温度,共同为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非遗,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宝贵财富,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烟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非遗资源大市,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5项、省级非遗项目81项、市级非遗项目34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58人、市级275人,烟台剪纸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拥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7处、市级非遗传习基地34处,为弘扬传统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