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实录】“探索蓝色金融实践 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新闻发布会

来源:胶东在线  2025-08-28 09:24:07
A+A- |举报纠错

  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8月27日(星期三)上午举行“探索蓝色金融实践 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新军;烟台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贾磊;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利国;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二级调研员孙成列;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继松介绍情况,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副科长刘晓云主持。

  2025.08.27 10:00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探索蓝色金融实践 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进行解读,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新军先生;烟台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贾磊先生;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利国先生;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二级调研员孙成列先生;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继松先生。

  下面,请王新军行长介绍有关情况。

  王新军: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金融赋能蓝绿融合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烟台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金融资源集聚支持烟台蓝绿融合发展实践,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强化政策供给、部门协同,引导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烟台市美丽中国先行区示范标杆建设若干措施》《金融支持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金融赋能蓝绿融合发展。并对照《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引导金融机构强化银企对接,努力创新完善蓝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落地了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与产业发展融合EOD项目贷款、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海洋牧场物联网贷、海参仓单质押、生态产品价值贷、碳中和债等一批全国、全省“首创、首贷”的金融创新产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山东省委“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和《山东省金融“五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蓝色金融实践”的要求,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联合市财政局、生态环境局、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等10部门出台了《探索蓝色金融实践 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将蓝色金融与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融合贯通、整体推进。在此基础上,烟台市分行借鉴总结国内蓝色金融标准制定的实践和辖区金融机构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创新成果,以《行动方案》的形式将蓝色金融实践转化形成精准务实的信贷政策,形成区域金融监管部门、综合经济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协同推进蓝色金融创新的整体行动。《行动方案》提出了力争到2027年,全市蓝色产业贷款余额达到1200亿元,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便利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三个主攻方向:一是努力实现对全市蓝色产业全覆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目录》为相关行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促进海洋产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二是加强对全市蓝色经济特色场景重点支持。依托行政区域单元、生态地理单元、特定地域单元精准匹配产业需求,实施差异化金融支持措施。三是对将生态权益和价值转化为可融资资产进行重点攻坚。依托海草床、贝藻等蓝碳生态系统,对接GEP核算和EOD项目,探索形成具有烟台特色和优势的海洋生态权益转化为可融资资产的创新产品谱系。为达到这个目标,组织全市金融机构开展四项专项行动:一是实施融资对接聚力产业强海专项行动。围绕缓解涉海企业融资难题,组织金融机构深入万家涉海企业面对面会商金融服务方案。二是实施重点突破聚力首创通海专项行动。深入挖掘处于成长期,有技术、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的涉海企业开展“首贷培植”和“首债培植”专项行动,实现涉海企业融资“扩面、提质”。三是实施金融服务创新聚力科技兴海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全力打造一批示范效应好、口碑评价优的蓝色金融专项产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蓝色金融产品和特色服务模式。四是实施优化生态环境聚力生态护海专项行动。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统筹推进担保增信和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依托烟台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涉海企业融资对接,提升服务海洋经济质效。

  烟台向海而兴,因绿而美。《行动方案》的出台是烟台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烟台市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示范标杆”的务实行动。下一步,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将结合《行动方案》的实施,持续深化蓝色金融创新,优化绿色信贷机制,引导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海洋生态修复、低碳能源转型、智慧海洋产业等重点领域,通过高效协同、创新驱动,力争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蓝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促进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切实提升金融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质效。

  主持人:

  感谢王行长的全面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烟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

  《行动方案》强调下步将要强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合力,请问近年来我市在财金联动支持蓝绿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性举措,下步有何工作打算?

  贾磊: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市财政局按照“蓝为特色、绿为底色、蓝绿融合”的工作思路,着力发挥财金协同联动“倍增”效应,有效助力蓝绿融合发展创新实践。经积极争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将“支持烟台在绿色金融、金融促进‘蓝绿’融合发展”纳入支持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要事项;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将烟台作为海洋金融服务示范区,给予信贷重点支持;在全国发布首个蓝色金融地方标准-《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该标准现已成为央行制定全国蓝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基础版本;太平财险在烟台设立全国首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发布《海洋牧场保险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为海洋牧场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目前,全市设立海洋金融机构36家,数量居全省前列;截至6月末,全市蓝色产业贷款余额902亿元,政策性海水养殖保险提供风险保障30亿元。推出海洋碳汇贷、碳汇指数保险等一批“首贷、首保”蓝色金融产品。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重点围绕三方面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凝聚合力,支持全市蓝绿融合发展创新实践。一是健全蓝色金融要素保障供给。发挥财政金融政策杠杆作用,完善涉海信贷风险补偿、政府引导基金、担保体系等综合性融资支持。力争到2027年,实现蓝色产业各类融资总额突破1300亿元。二是深化创新试点示范引领。深入实施“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扎实推进特色化、标杆化服务场景创设,在全市层面以深化金融支持蓝绿融合创新发展实践为引领,用足用好长岛国际零碳岛、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自贸区烟台片区等重点功能区优势,健全蓝色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三是推动金融机构蓝色金融服务创新。围绕《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支持目录》,加快建立蓝色产业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投向及结构。力争到2027年,全市金融机构创新推出20个以上蓝色金融特色产品,专业化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新社记者提问:

  生态环境部门将如何落实《行动方案》,通过蓝色金融实践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谢谢。

  董利国:

  感谢媒体朋友的关注。蓝色金融对烟台而言,不仅是海洋经济的新引擎,也将成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加速器。市生态环境局将结合“美丽海湾”建设,重点建好“三个清单”。

  一是建立美丽海湾创建任务清单。将全市美丽海湾划分为“已建、在建、未建”三类:目前我市已建成八角湾、长岛庙岛诸湾2个国家级和四十里湾、龙口岸段2个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对已建成4个美丽海湾,每年开展成效评估,补齐短板;对今年正在创建的蓬莱湾区和海阳岸段,实行“一湾一策”,对照评价标准,分类开展整治提升,对处于创建准备阶段的芝罘湾、牟平湾、招远金砂湾、莱州太平湾、丁字湾—烟台段5个海湾,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二是建立美丽海湾建设项目清单。以美丽海湾创建为抓手,围绕海洋环境整治、流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提升等领域,会同海洋渔业、交通运输等相关涉海部门,指导各沿海区市动态储备一批重点项目,纳入“蓝色金融项目库”。

  三是建立涉海企业生态保护清单。积极为涉海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助力企业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中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一步擦亮烟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指导区市开展“美丽海湾+蓝色金融”试点示范,打造一系列各具特色、各展所长、各美其美的美丽海湾建设样板,不断提高公众对美丽海湾的获得感、临海亲海的幸福感。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国山东网记者提问:

  《行动方案》中有很多渔业元素,下一步怎么样用好政策,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孙成列: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近年来,全市海洋渔业系统始终锚定“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的发展方向,推动传统渔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2024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水产品产量达199万吨,均居全省第二,为我们推进蓝绿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部门职能,从三个方面推动方案落地见效,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能:

  第一,聚焦产业核心链条,建强“靶向化”项目支撑体系。我们将以渔业全产业链为抓手,打造优质项目库,确保入库项目“筛得准、推得出、能落地”。

  在项目筛选上,紧扣“蓝绿融合”定位,重点纳入绿色环保、产业链延伸及生态协同等类型的项目,并对项目的技术合规性、质量标准情况等进行初评,确保每个入库项目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绿色发展要求。

  在项目服务上,实行“分级培育、动态管理”。对成熟度高的项目,标注“优先推荐”等级;对暂未达标的潜力项目,纳入“培育库”,指导完善相关手续、优化发展模式,力争让更多渔民合作社、家庭渔场的需求纳入金融支持视野。

  第二,紧扣主体服务需求,织密“接地气”政策对接网络。渔民和涉海企业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将用通俗易懂、实用有效的方式打通服务通道。

  针对渔民群体,编制相关宣传材料,清晰说明各类融资方式的办理流程,明确所需材料、办理部门及时间等实操细节。结合渔业生产关键节点,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和宣传员到码头、渔村开展“面对面”宣讲,用身边案例让政策更易被理解和接受。

  针对渔业企业和合作社,配合有关部门举办“银企对接专场”,由业务骨干现场解读政策,包括可用于抵押的渔业设施类型、申请相关贷款所需的专属材料等,帮助企业提高融资成功率。

  第三,深化数据协同应用,夯实“精准化”服务保障底座。我们将发挥数据资源优势,为金融支持渔业转型提供“数据导航”,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产业急需处。

  一方面,整合渔业全链条数据资源,建立“渔业数据共享包”,内容涵盖生产、资源、合规等多个环节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脱敏处理后,定向共享给金融机构,帮助其更精准评估项目风险,让“生态价值”可量化、可融资。

  另一方面,推动渔业特性与金融产品的“双向适配”。定期收集渔民和企业的反馈,向金融机构传递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建议金融产品在期限、流程等方面更贴合渔业实际,让金融服务真正“懂渔业、助渔业”。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提问:

  《行动方案》中提出对生态权益和价值转化为可融资资产进行重点攻坚。开展这项攻坚行动,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有哪些创新实践以及未来工作打算?谢谢。

  王继松: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对于这项工作,我们的基本思路就是:在积极探索蓝色金融实践过程中,以推动海洋生态产品和权益转化为可融资资产为突破点,结合全市蓝绿融合发展实践,将海洋生态产品和权益转化实践拓展到全部绿色发展领域,将生态权益和价值转化为可持续、可循环的金融资产,助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聚焦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海洋资产使用权益、海洋碳汇权益、生态环境导向(EOD)项目开发四个方向统筹谋划推进,开展集成式金融创新。

  一是以生态产品总值(GEP)撬动绿色金融,打造蓝绿融合发展新格局。积极探索蓝绿融合创新实践,联合市发改委建立生态价值核算与金融应用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生态产品抵质押融资的放大效应,帮助市场主体获取资金,并通过财务杠杆放大融资规模,推动社会资本集聚生态产品,构建“银-政-企-研-担”为一体、“核算-评估-交易-融资”为闭环的多部门协调机制,有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发展优势,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路径。指导烟台银行成功为大洋海产品增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放全市首笔“GEP生态价值贷”,帮助企业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截至目前,全市共3家金融机构发放GEP贷款1790万元。

  二是探索海洋资产多元化使用权益,变资产为资源。为破解长期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资产沉睡、融资困难”瓶颈,指导辖区金融机构重点深化和拓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通过“确权+评估+质押登记”,将海洋资产使用权益转化为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让沉睡的“蓝色国土”变成流动的“资本活水”。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30.06亿元,同比增长39.7%。

  三是打造蓝色碳汇金融链,扩大碳汇交易覆盖面。推动银行机构围绕碳汇价值实现,创新海草床、海藻贝类养殖等海洋碳汇贷产品,扩大碳汇交易覆盖面。指导长岛农商行首创“金融+生态修复+碳汇”模式,成功落地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将碳汇贷品种拓宽至“海带”、“海草床、海藻场”、“扇贝”、“牡蛎”4种,累计发放海洋碳汇贷1430万元。

  四是聚焦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打造示范标杆项目。聚焦养马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发行烟台分行发放全省首笔2亿元EOD项目贷款,通过渔业养殖、林地流转、本地就业等方式,有效打通“生态治理+产业发展+价值转化”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针对3个EOD项目授信29.3亿元,发放贷款13.61亿元。 

  生态价值转化可融资资产,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下一步,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将结合《行动方案》的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各方责任,力争形成政府主管部门、银行机构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企业间的政银企投融资合作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针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项目回报周期长、经营主体弱等特点,为融资主体提供长周期、低利率的贷款支持,合理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适当简化审批流程,为融资主体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注入强大金融动力。逐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空间,推动我市蓝绿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感谢王行长,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探索金融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实践是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今天的发布会为大家呈现了丰富的政策内容与实践规划,希望大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长图可视化呈现、短视频生动传播、即时消息快速推送、深度解读阐释等组合传播方式,把发布会的核心内容讲清楚、讲透彻,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积极参与,为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本场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5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

初审:李谦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