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7月11日讯(实习编辑 王辰羽)近日,山东港口烟台港迎来高端装备等件杂货作业高峰,14艘次船舶同时在港进行装船作业,待作业完毕后将分别驶向非洲、东南亚等国家。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烟台港完成件杂货班轮吞吐量同比增长61.5%,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三样”、高端装备等“中国制造”加速出海。面对新风口,烟台港锚定“特色业务领先一流”新方位,通过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着力攻关工艺革新等措施,放大港口枢纽功能和产业支撑作用,为推动全球供应链韧性升级、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再添新注脚。
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构建“件”达全球新生态
日前,在烟台芝罘湾港区44#、39#泊位,“新中瑞7”轮和“远盛”轮接连完成精密仪器、机械设备装船作业,分别驶向越南和古巴,成为烟台港拓展国际市场的生动例证。

“今年以来,国外件杂货市场需求旺盛,其中非洲件杂货班轮保持每月10艘的高密度发运。我们还积极对接东南亚、中南美等市场,分别于今年三月份和四月份开通‘烟台-古巴’‘烟台-越南’新航线。”烟台港生产业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烟台港凭借其北临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便捷通达黄河腹地的独特区位优势,成为连接多个区域协同发展的桥梁纽带。基于此,烟台港与合作伙伴成功突破“单点、单线、单船、单方”的传统运输模式,积极推广“水转水”“公转水”“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将来自全国的钢材、设备、水泥、工程机械等生产生活资料高效汇集,并通过烟台港发往全球。
依托深水良港优势及“三区互融”战略布局,烟台港已连通全国12个省份,并通过28条杂货航线连接拉美、东北亚、东南亚、非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创树“山东港口件杂货基地”“中国北方海上风电母港”“东南亚北方件杂货物流枢纽港”等品牌,烟台港形成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蓬莱港区三子联动、优势互补,构建覆盖工程机械、风电设备、轨道交通等全品类大件货物的专业化装卸体系,有力推动全球大宗货物跨境运输网络持续扩容。
工艺革新 打造一流专业化码头
以服务铸就重器,用重器赢得器重。烟台港通过不断的工艺革新与模式创新,显著提升物流时效,确保件杂货国际物流大通道畅行无阻。
6月底,在烟台港蓬莱港区,一艘外贸船正在紧张作业。现场门机与装卸工人紧密配合,实时动态调整特种锅炉设备在舱内的精确存放位置,确保每台设备间距严格控制在1米以内。作业完毕后,该轮顺利驶向韩国。

“作业前,我们按照《港口重大件吊装作业标准》,精准完成专班配置和工属具组合工艺。作业中,根据舱容配置和设备吊点重心,采用‘鹏宇指挥’‘晓彬定点’双品牌协同作业法,通过‘横向移位法’,成功破解‘间隙1米难题’,作业效率提高40%。”蓬莱港公司门机队队长秦岩表示。据了解,今年5月27日,烟台港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件杂货国际物流分会会长单位的身份亮相2025件杂货国际物流发展大会,牵头推出《港口重大件吊装作业标准》,进一步填补行业空白。
聚焦打造领先一流的专业化件杂货码头,烟台港着力攻关工艺革新与工属具、智能装备研发,积极促进件杂货领域科技成果有效转化。通过运用“智慧理货+智慧配载”模式,我们成功掌握了包含设备模块、风叶、轨道等高端装备等件杂货吊装工艺近百种,创造了自主吊装单件特种设备213吨的最重纪录,并高效完成了150万吨几内亚马西铁路建设物资发运任务。与此同时,加大力度研发智慧可视化配载系统、件杂货码头数字孪生平台、自动化轨道吊、无人驾驶牵引车等先进技术,快速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优势,为件杂货多式联运标准化、仓储装卸专业化、绿色低碳场景化提供示范样板。
来源:烟台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