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1日讯(记者 孙子研 摄影 李刚)钢铁轰鸣的港口处处都是“大场景”,但在高空驾驶室里的梁洁却干着"绣花"活儿。一只操控杆在手,数十吨重物平稳升降,精准落位,粗犷场景中的极致细腻,这就是"烟港第一吊"梁洁的日常。

1997年,梁洁踏入烟台港,成为一名码头吊车工人。面对庞大的吊车和复杂的作业流程,一切都是未知与挑战。

“最开始啥也不会,就一点点学、一天一天练,到后来,我能闭着眼睛感知货物的重心在哪儿。”梁洁说。

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梁洁比别人多练了400个小时,凭借这股不服输的拼劲,短短8个月,梁洁提前出徒,成为烟台港最快独立上岗的年轻司机之一。

梁洁总结并实践出“四字工作法”:准、稳、严、勤,看似简单,却藏着梁洁对每一项任务的极致要求,这也是今天烟台港作业标准的雏形。57秒,完成十二米钢材市提装车快速精准吊装,单班次3100包吨袋装船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2015年,烟台港开辟“烟台-几内亚”散杂货航线,面对重型设备装船、复杂吊装,挑战前所未有。梁洁站出来带头攻克难题全靠现场摸索,全凭技术硬碰硬。

“一没经验、二没标准,没人教,咱不能等,一定得拿下。”梁洁说。从此,梁洁多次参与几内亚物资的吊装作业,百余次任务,从未出过一次差错。每一次操作,都是零误差的挑战;每一场吊装,都是信任的证明。正是这份精度,帮烟台港打响了口碑——“全国服务最好的件杂货码头”。“28年间梁洁带出30多名技术骨干,梁洁始终认为,技术,是传出来的;匠心,是种出来的。”

“看着他们独当一面,我心里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了。”梁洁说。

2022年,梁洁创立“梁洁创新工作室”,梁洁带领团队立足一线,攻坚克难,已获得近20项专利、创造上百万元降本成果,每一项技术改进都来自生产一线的钻研。

“港口发展快,技术也得更新,我们不能守着老经验,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港口要的是效率,更是安全。”梁洁说。

28年来,港口在变,设备在变,不变的是梁洁每一次的精准“起落”,和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信念。